国产 EDA 下一步战略:实现系统升级突破
在当今时代,随着 AI 芯片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摩尔定律也逐渐逼近物理极限,单纯依靠工艺微缩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性能持续增长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国产 EDA 正迎来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即从传统的单点工具向全链路系统级解决方案转变,以 “系统思维” 来应对 AI 时代硬件设计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系统级设计成破局关键
在 AI 算力集群、Chiplet 先进封装成为主流的当下,芯片设计已不再是单一环节的优化,而是贯穿 “芯片 - 封装 - 板卡 - 系统” 的整体协同过程。芯和半导体创始人兼总裁代文亮博士举例说明,工程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棘手问题:一颗在测试中表现优异的芯片,一旦经过封装,其性能就会显著恶化。这是因为传统设计流程存在割裂现象,芯片与封装被孤立地抽取模型,然后机械地拼接在一起,完全忽略了二者之间复杂的耦合效应。
再以 Blackwell 200 为例,即便芯片本身乃至板卡设计都近乎完美,但在集成到机柜系统时,依然可能遭遇性能瓶颈或故障。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的设计视角未能充分考虑系统集成过程中必定会产生的信号、供电、散热等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将分析边界从芯片和板卡,扩展至连接器、供电网络等整个系统链路。
在此背景下,芯和半导体提出的 “STCO” 理念,正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响应。它从传统的 “工艺驱动设计” 转向 “系统驱动设计”,覆盖电、热、力等多物理场耦合,实现从芯片到集群的全栈仿真与优化。
EDA for AI:从芯片到集群
面对 AI 硬件在 Scale - Up 与 Scale - Out 中的互连、供电、散热等系统级难题,国产 EDA 企业如芯和已经进行了三大平台的布局:
1.Chiplet 先进封装设计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从芯片、Interposer 到封装的跨层级协同设计与多物理分析,主要面向 “AI 芯片级” 应用,能够解决多项互连、供电与散热挑战。

2.封装 / PCB 全流程设计平台:此平台从原理图设计、版图设计到多物理仿真,实现了高性能芯片 xPU 与 PCB 板级系统的纵向扩展(Scale - up)。

3.集成系统仿真平台:该平台提供电磁、热、应力、流体多物理场深度耦合求解引擎,实现高速通道端到端验证及整机柜集群级的横向扩展(Scale - out)。

这些平台不仅服务于芯片公司,更面向整机厂商、数据中心运营商,充分体现出 EDA 从 “辅助设计” 向 “系统赋能” 的重要转变。
AI+EDA:技术重构与范式升级
代文亮博士强调:“AI 对我们而言不是营销口号,而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底座。”AI 不仅能够加速仿真过程,更能够重构 EDA 工作流。芯和推出的 XAI 多智能体平台,将建模、仿真、交互、数据四大智能体融入设计流程,实现了 “仿真驱动设计”。这使得工程师从传统的 “工具操作者” 转变为 “系统架构师”,极大地提升了设计效率,将仿真时间从天级缩短至秒级。
更重要的是,基于真实物理模型与多物理场耦合的 AI 训练数据,国产 EDA 能够在精度与可靠性上逐步建立起自主优势,避免陷入 “代际落后”。代文亮博士解释道:“我们利用经过第一性原理和严格物理方程验证的海量数据来训练 AI 模型,生成可靠的、无‘幻觉’的‘蒸馏数据’。这使得设计师能够将过去耗时数周的分析压缩到瞬间,实现‘秒级’仿真,且精度保持在 5% 以内,对于设计周期加速具有可观的红利效应。”
结语
国产 EDA 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不再是简单的单点工具替代,而是系统级能力的全面构建。在 AI 的驱动下,从芯片到系统的全栈 EDA 能力,将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系统升级,不仅是一条技术路径,更是一种战略上的必然选择。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www.icpdf.com/news/2470.html
热门文章
- PCB 工艺路线:加成法和减成法的对比、应用与技术趋势 2025-09-12
- 方波发生器电路解析:工作原理与结构设计 2024-08-08
- 英特尔18A工艺成熟,上半年启动流片 2025-02-24
- 448G SerDes 来袭,网络与数据中心准备好了吗? 2025-08-20
- 芯片巨头逐鹿 NPU 领域,谁能脱颖而出 2025-08-11
- 模拟电路 vs 数字电路:特点、区别与应用全解析 2025-08-19
- MEMS 市场复苏,技术革新推动行业新发展 2025-06-20
- 高速3D生物打印机面世:声波技术几秒内精准构建细胞结构 2024-11-11
- 晶圆级芯粒封装:分立式功率 WLCSP 的关键技术变革 2025-09-09
- 兆易创新选型手册(2025版)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