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芯片行业:那些尚未崛起的增长方向

时间:2025-11-17 09:33:43 浏览:11

在半导体产业中,景气的传递和涨幅的先后顺序是行业内常见的现象。如今,AI 产业链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盈利能力,但利润分配却极为不均衡。英伟达独占行业内 50% 的利润,而众多芯片产业链公司仍处于周期底部,距离 2021 年的业绩高点差距甚远。

芯片产业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各个部件紧密协作。即使是最高端的算力服务器,缺少了散热、机箱等技术含量稍低的环节也无法正常工作。那些比散热机柜更重要的环节,如电路板、存储芯片等,也渴望跟随算力芯片的繁荣而发展。当这些环节稍微控制一下供应,买方很可能就会加价。

目前,除了算力性能指标以外的零部件已开始逐步涨价,开始跟上提升效率、降低功耗的核心部件的涨幅。非 HBM 存储和 PCB 首当其冲,因为对它们的投入对训练性能的提升有帮助。此外,各种各样的 AI 衍生设备,如备灾、储能供电等不直接影响性能的环节,需求也大幅增加。

那么,还有一些尚未涨价的芯片关键环节,如晶圆制造设备、EDA、封测等,是否也应趁机涨价,共享产业繁荣呢?这些环节一旦稍微控制供应,就可能卡住整个 AI 芯片产业链。当产业地位与获利不一致时,就可能引发人为的周期波动。

存储是怎么涨起来的

接下来看看存储芯片的情况。存储芯片是各类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但由于其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主要赚取辛苦钱和周期波动的利润。在过去几年的 AI 热潮中,存储行业并未实现产业周期反转。从 ChatGPT 问世的 2022 年至今,前两年存储行业在芯片行业内表现低迷。

HBM(高带宽内存)作为目前所有存储芯片中最高端的产品,在 AI 算力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大幅提升计算效率的关键。然而,HBM 的市场规模从 0 起步,直至今年才占到整个存储芯片的 20%。也就是说,前两年各类低门槛的存储芯片仍占据行业 80% 以上的份额。即使 HBM 收入翻倍,整体增长也仅为 10%。而且,这些行业的下游需求一般,承接涨价的能力不强,因此在 2022 - 2024 年期间,HBM 的增长并未给存储公司带来太多景气。

2.jpg

不过,今年以来,HBM 的占比稳步提升,美光等存储巨头的业绩增速也因此被带动起来。随后 DRAM 的涨价,更是彻底点燃了行业,让人们意识到存储芯片整体开始景气。今年存储芯片的涨幅甚至反超了英伟达,成为当前芯片行业最强的标的之一,尤其是涨幅集中在今年下半年,这为错过此前 AI 芯片涨幅的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追落后机会。

HBM 份额的提升和高增速有望逐步带动公司增速改善,但其他 DRAM,包括 SSD 的大幅上涨却超出了大家的预期。据相关公司解释,产能都投向了 HBM,对其他非先进存储芯片的产能扩张不积极,不断加大 HBM 投入,转移其他存储芯片的产能。直到文生视频的 SORA2 点燃市场,人们才意识到 HBM 以外的存储需求也会增加。于是,寡头联手鼓励用户囤货以应对需求升级,并停止报价。需求扩张而供给减少,各大互联网巨头在 AI 竞赛中互相竞争性提价,最终导致了周期爆发。

从存储芯片的爆发逻辑可以看出,其产品在整个芯片产业链中具有重要性,而产能的有效控制无意间加速了自身周期的供给修复。这也表明,行业内的各个环节都有参与繁荣的机会,并非在 AI 算力中的用量不变就与行业景气无关,联合控制行业供给或参与供应链并加大比例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存储芯片爆发后,此前看似技术含量不高的电路板等环节也纷纷爆发,人们期待更多滞涨的细分板块能够后来居上,成为芯片赛道下一个高涨幅标的,复刻存储芯片的短期数倍涨幅之路。

潜力方向

目前,从大体上的 3 年涨幅、今年涨幅及半年涨幅来看,可以衡量这些股票自 ChatGPT 开启浪潮以来的先涨、后涨顺序和强度。像存储巨头们后涨属性明显,但总涨幅也相当不错。3 年以来,涨幅几乎都集中在今年下半年,这造成了收益时差,投资者若能在这些板块中灵活切换,有望取得远超行业总涨幅的回报。

当前 3 年未涨的板块中,不乏有成为下一个存储芯片的潜力。目前尚未涨价的主要集中在几类公司。一是晶圆处理设备公司,如 ASML、应用材料、拉姆研究和科磊等,整体涨幅不算高,近期表现不错,但不如存储公司亮眼。在以往的芯片牛市中,晶圆处理设备公司一直是重要参与者,本身也是整个板块长期收益前列的公司。与存储行业类似,该行业格局参与者较少,呈寡头态势。这几年 AI 需求的爆发对它们的催化作用有限,因为 AI 芯片的产量占比仍然较小。如果说 HBM 在所有存储芯片中的比例从 0 提升到了 20%,那么算力相关芯片(GPU + TPU + HBM)在所有芯片收入中的占比实际上还不到 10%,因为还有大量的模拟芯片、CPU 等未受影响。

不过,当前 LRCX 的上涨速度很快,几乎跟随整个存储行业上涨。其核心原因在于,存储芯片的制造工艺主要取决于刻蚀设备,而 LRCX 在刻蚀设备市场的占有率高达 47%。

5.jpg

随着需求的增加,LRCX 的利润率不断提升,而 ASML 的利润率则保持不变,这种差异导致了行业间的分化。可以发现,相比存储芯片公司,如美光、三星、海力士等,设备公司的长期股价表现更好。这是因为存储芯片公司需要长期进行维护性的资本开支,每年都要购买设备,不仅扩产需要,维持产能也需要对旧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而晶圆处理设备公司的上游成本较低,没有较大的资本开支。

目前,存储芯片的爆发逻辑已从 HBM 的升级延伸到存储芯片整体产能不足,落后产品的产能需要扩张,否则将影响全球电子设备的生产。在扩产逻辑下,设备的利润爆发可能会滞后,但不会缺席。参照历史规律,晶圆制造设备的表现不落后甚至超过芯片制造公司是常见的。因此,未来晶圆制造设备有可能比存储芯片公司发展得更好,但这需要其他芯片的配合,避免出现过剩情况。

模拟芯片领域则几乎全军覆没,典型的如德州仪器和安森美半导体。模拟芯片是一个庞大的板块,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与 AI 专用的逻辑芯片关系不大。目前 A 股半导体板块中,大部分是模拟芯片公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这次 AI 浪潮中,许多 2021 年的明星股未能复苏,如紫光和卓胜微等。当前似乎没有必要大幅增加模拟芯片的产量,因此这些公司的业绩表现不佳。与前两年的存储芯片类似,模拟芯片公司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不过,博通作为模拟芯片巨头,虽然模拟芯片业务表现不佳,但通过 ASIC 芯片强势加入了与英伟达同赛道的算力竞争,超越了 AMD 和台积电,成为 AI 领域的老二,拉开了与其他模拟芯片同行的差距。

对于当前未涨价的各类模拟芯片公司来说,唯一的破局方法是切入 AI 算力赛道,它们具备一定的能力,但需要很大的决心。模拟芯片公司的问题不在于供给,目前也很难复制疫情期间那样的供应链干扰事件,其业绩变动的关键只能依赖于新需求。

机器人是模拟芯片一个可预期的增长点,因为机器人的电路控制需要大量模拟芯片。然而,机器人目前尚未实现量产,距离放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模拟芯片很可能会因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而打开估值提升的空间,但前提是估值较低。目前德州仪器的 PE 仍为 30 倍,提升空间似乎不大。

在模拟芯片中,值得关注的是电管理控制相关的芯片,如电源管理的 MPWR。目前算力链的进化不仅依赖于芯片的迭代,还包括电力系统的升级,以及加储能、发动机等来维持高水平的电力供应。MPWR 这类模拟芯片在消费电子和汽车领域的下游需求变化不大,但储能端是一个不小的市场。海外的储能热潮为这类芯片公司带来了机遇,随着储能逻辑向 AI 靠拢,这类公司有望跟上发展步伐。电源管理芯片的迭代还可应用于 AI 数据中心,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提升功率来提高计算效率。因此,当 AI 链的逻辑向发电、电力设备、储能、电控等领域拓展时,这类模拟芯片公司很可能在板块中脱颖而出。

余下低涨幅的代表性芯片龙头就剩 EDA 了,主要是铿腾电子和新思科技。其产品本质是软件,尽管市场格局良好,但不存在所谓的供需周期。过去,它们凭借无周期优势享受了估值红利,但如今这也成为了一把双刃剑。此外,其业务量与芯片设计从业者和现存芯片设计公司的数量相关。在当前环境下,芯片行业新增玩家较少,亚马逊、Meta、谷歌等公司希望摆脱英伟达的垄断,主要扶持 AMD 和博通,并未真正建立自己的芯片部门。因此,EDA 虽然重要,但未必能分享到行业收益,这主要是由于软件商业模式过于优越。

结语

存储芯片和电力系统升级是当下 AI 算力延伸出的两个涨势最强的板块。这表明,不同阶段有不同的 AI 热门股,行业内景气会传递,涨幅有先后,一直持有英伟达并非最佳选择。尚未涨价的板块后发的可能性较大,就像当下的存储芯片一样,未来某个节点可能因供给失衡而彻底爆发。目前来看,晶圆制造设备和电管理的模拟芯片具有较大潜力。从估值上看,当前不算低,但也不算高,预期并非是估值修复,而是像 AI 芯片、光模块、存储芯片一样,通过业绩爆发带动股价上涨。

总体而言,AI 硬件系统的建设支撑着 AI 行业的发展,只要终端应用没有出现明显的变现难题,AI 投入就会持续。该行业一直存在机会,但不同零部件的投入存在边际效应,不断补齐短板,而不是只专注于某一个环节,将是这个系统的发展规律。因此,对于那些看似落后、过剩或关系不大的产品,以意想不到的逻辑实现景气,我们不必过于惊讶。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www.icpdf.com/news/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