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降温新突破:微流控技术引领散热革命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其他高性能计算应用的蓬勃发展,数据中心机架密度呈现出迅速提升的态势。为了满足这些应用对计算能力的需求,运营商不断将更多的计算资源塞进每个服务器机架。这一举措虽然增强了服务器的性能,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能耗和散热问题。每个机架消耗的千瓦时电力大幅增加,最终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剧增。然而,现有的冷却基础设施却难以跟上这一快速变化的趋势。
戴尔科技全球行业首席技术官大卫・霍姆斯指出:“八年前,机架的平均功率仅为每机架 6 千瓦,而如今出货的机架功率已飙升至 270 千瓦。预计明年,480 千瓦的机架将投入使用,两年内兆瓦级机架也将面世。” 如此巨大的功率提升,对冷却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瑞士公司 Corintis 正在积极开发一种名为微流控的创新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将水或其他冷却液直接输送到芯片的特定区域,从而精准地防止芯片过热。在最近与微软合作进行的一项测试中,运行微软 Teams 视频会议软件的服务器采用了这一技术,其散热效率达到了其他现有冷却方式的三倍之多。与传统的空气冷却相比,微流控技术可将芯片温度降低 80% 以上,效果十分显著。
利用微流控技术提升芯片性能
较低的芯片温度能使芯片更快地执行指令,从而显著提升芯片的性能。同时,低温运行的芯片更加节能,故障率也更低。此外,由于冷却空气的温度可以适当提高,这就减少了对冷却器的需求,降低了液体消耗,进而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
通过将冷却液精准地输送到芯片上发热最严重的区域,微流控技术可以大幅降低芯片冷却所需的水量。范・埃尔普指出,目前的行业标准是每千瓦功率每分钟约需 1.5 升水。随着芯片功率不断接近 10 千瓦,冷却一颗芯片很快将需要每分钟 15 升水。这一巨大的用水量无疑会引发社区对超大型 “人工智能工厂” 建设的担忧,因为这些工厂可能包含百万个或更多 GPU,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Corintis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Remco van Erp 强调:“我们需要针对芯片进行优化的液冷,以确保每一滴液体都能到达正确的位置。” 为此,Corintis 公司开发了仿真和优化软件,用于在冷板上设计微观通道网络。这些通道网络就像人体循环系统中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一样,每种芯片的理想冷板设计都是由形状精确的通道组成的复杂网络。
为了实现大规模生产,Corintis 公司已扩大其增材制造能力,能够批量生产通道细如头发丝(约 70 微米)的铜制零件。而且,其冷板技术与当今的液冷系统兼容,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该公司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将冷板的散热效果至少提高 25%。Corintis 公司还相信,通过与芯片制造商直接合作,在硅片上刻蚀出通道,最终可以实现十倍的散热性能提升。
推进人工智能芯片液冷技术的发展
液冷技术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半个多世纪前,IBM 360 大型机就采用了水冷技术。现代液冷技术主要分为两种:浸没式系统(将机架甚至整排设备浸入冷却液中)和芯片直接冷却系统(将冷却液输送到贴近芯片的冷板上)。然而,浸没式冷却技术尚未成熟,而芯片直接散热技术虽然已被广泛用于 GPU 散热,但它只能冷却芯片表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范・埃尔普表示:“目前的液冷技术是一种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依赖于不针对芯片进行优化设计的简单方案,这阻碍了良好的热传递。针对每款芯片的最佳设计应该是一个由精确形状的微型通道组成的复杂网络,这些通道与芯片相匹配,能够引导冷却液到达最关键的区域。”
Corintis 公司已经与芯片制造商展开合作,共同改进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商利用该公司的热仿真平台,以毫米级分辨率对硅测试芯片上的散热进行编程,并在安装选定的冷却方案后检测芯片的最终温度。换句话说,Corintis 充当了芯片设计和冷却系统设计之间的桥梁,使芯片设计人员能够构建具有卓越散热性能的未来人工智能应用芯片。
下一步,Corintis 的目标是从连接冷却通道和芯片设计的桥梁,过渡到将这两个流程合二为一。“现代芯片和冷却目前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二者之间的接口是热传递的主要瓶颈之一,” 范・埃尔普说道。为了将冷却性能提高十倍,Corintis 押注于未来将冷却与芯片本身紧密结合的趋势 —— 微流体冷却通道将直接蚀刻在微处理器封装内部,而不是蚀刻在外围的冷板上。
目前,Corintis 已生产超过 1 万块铜冷板,并正在积极提升产能,目标是在 2026 年底前达到 100 万块的年产量。该公司还在瑞士开发了一条原型生产线,直接在芯片内部而非冷板上开发冷却通道。这项技术目前仅计划小批量生产,用于验证基本概念,之后将推广给芯片制造商和冷板生产商。
在微软发布 Teams 测试版后,Corintis 立即宣布了这些扩张计划。此外,该公司将在美国开设办事处,以服务美国客户,并在德国慕尼黑设立工程办公室。同时,该公司还宣布完成了由 BlueYard Capital 和其他投资者领投的 2400 万美元 A 轮融资,为其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www.icpdf.com/tech/2500.html
热门文章
- 英伟达将占据全球77%的AI晶圆需求,主导市场地位 2025-02-21
- 日本电装与富士电机携手投资14亿美元开发电动汽车SiC功率器件 2024-12-03
- 英伟达瞄准新型封装技术,会弃用 CoWoS 吗? 2025-07-31
- 3PEAK(恩瑞浦) 模拟产品选型指南 2024-09-12
- 三星停供计划生变,DDR4 市场格局风云突变 2025-08-08
- OpenAI 芯片战略:定制芯片与超级计算机的布局 2025-10-21
- SK海力士计划上半年削减10% NAND闪存产量 2025-01-15
- 英特尔锐炫B系列显卡现身官网,Battlemage独显将至 2024-11-25
- 模拟芯片巨头ADI亚德诺宣称已从低谷走出,正在持续复苏 2025-02-22
- 塔塔公司收购和硕印度唯一iPhone工厂,深化苹果供应链合作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