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造关键:浅沟道隔离工艺技术深度剖析
浅沟道隔离(STI)作为芯片制造中的关键工艺技术,在半导体器件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在半导体器件中构建电学隔离区域,有效防止相邻晶体管之间出现电流干扰现象。本文简单介绍浅沟道隔离技术的作用、材料和步骤。
本质上来说,STI 是在硅衬底上刻蚀出浅层沟槽,然后填充如二氧化硅这类绝缘材料,以此将不同的晶体管或者电路模块分隔开来。就拿 PMOS 和 NMOS 晶体管举例,它们借助 STI 结构实现物理隔离,避免了因载流子聚集而引发的漏电问题。
浅沟道隔离的作用
1.电气隔离:能够防止相邻器件间的电流串扰,显著提升芯片的稳定性。在复杂的芯片电路中,各个晶体管紧密排列,若没有有效的隔离措施,电流串扰会严重影响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2.降低漏电:通过对沟槽底部的内衬层结构进行优化,减少载流子聚集,从而避免漏电情况的发生。漏电问题不仅会消耗额外的电能,还可能导致芯片发热,影响其正常工作。
3.提升性能:采用多级沟槽设计,例如宽度逐级递减的方式,可增加栅极沟道宽度,降低电阻,进而增强电流驱动能力。这对于提高芯片的运算速度和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工艺兼容性:与 CMOS 工艺高度兼容,非常适用于高密度集成电路的制造。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对工艺兼容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STI 工艺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浅沟道隔离的材料
STI 结构的材料由多个功能层构成,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浅沟道隔离的制程工艺
STI 工艺主要包含以下核心步骤:
1.沟槽刻蚀
在硅衬底上通过光刻和干法刻蚀形成浅沟槽,其深度通常在 0.2 - 0.5μm 之间。光刻技术能够精确地定义沟槽的位置和形状,干法刻蚀则可以保证刻蚀的精度和一致性。
2.热氧化层生长
在沟槽内壁生长一层约 10 - 20nm 的 SiO₂,这层热氧化层可以修复刻蚀过程中造成的损伤,并降低界面态密度,提高器件的电学性能。
3.内衬层沉积与处理
沉积氮化硅等材料作为内衬,随后选择性地去除沟槽底部的内衬层,避免漏电现象的发生。
4.高密度等离子体氧化物填充
使用 SOD 旋涂填充 SiO₂,之后进行回火工艺固化 SiO₂,确保填充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化学机械抛光(CMP)
去除表面多余的氧化物,使硅片表面达到平坦化的效果,为后续的工艺,如栅极制作等做好准备。
浅沟道隔离工艺技术在芯片制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对 STI 工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其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www.icpdf.com/tech/2342.html

热门文章
- 多谐振荡器电路图解析及其工作原理与广泛应用 2024-08-08
- VISHAY(威世科技) 电源模块选型产品手册(英文版) 2024-09-24
- 三星第2代3nm GAA工艺良率改善,推动技术革新 2024-12-12
- CMLMICRO射频和毫米波产品选型手册 2024-10-16
- 四位数码管:12 个引脚的合理分配策略 2025-05-13
- ADAM-TECH (亚当科技)光纤适配器产品选型手册(英文版) 2024-09-29
- Marvell美满电子推出业界首款3nm制程PAM4光学DSP芯片Ara 2024-12-04
- 芯片需求降温,瑞萨电子宣布裁员应对市场挑战 2025-01-08
- 英特尔向客户发送Panther Lake CPU样品,Intel 18A芯片预计下半年推出 2025-01-08
- 小米 AI 眼镜拆解:神奇封装让设计紧凑度再升级 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