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林顿管

2025-08-21 14:14:17

摘要:达林顿管(Darlington Transistor)是一种由两个双极型晶体管(BJT)级联组成的复合晶体管结构,通过将第一个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二个晶体管的基极,实现电流增益的显著提升。其总电流增益(β)为两个晶体管增益的乘积(β₁×β₂),通常可达数千至数万倍,远超单个晶体管。

 

什么是达林顿管?


达林顿管(Darlington Transistor)是一种由两个晶体管(通常是NPN或PNP型双极型晶体管 BJT)复合而成的半导体器件。它将第一个晶体管的发射极直接连接到第二个晶体管的基极,从而实现更高的电流放大倍数。

其名称来源于 Sidney Darlington,他于1953年在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这种结构。

NPN型和PNP型达林顿三极管

NPN型和PNP型达林顿三极管

工作原理


  • 在达林顿管中,第一个晶体管负责放大输入电流,输出至第二个晶体管的基极。

  • 第二个晶体管进一步放大电流,使得整体电流放大倍数约等于 β1 × β2(两个管子的放大系数相乘)。

  • 这样可以在极小的输入电流下驱动较大的负载电流。

公式:

Ic ≈ β1 × β2 × Ib

主要特点


  • 高电流放大倍数:可达到几千倍。

  • 输入阻抗高,驱动电流需求极小。

  • 输出电流大,适合驱动继电器、电机等负载。

  • 饱和压降高:通常在 0.7V+0.7V≈1.2V–1.5V,比单个三极管高。

  • 开关速度慢:不适合高频应用。

达林顿管的类型


NPN型达林顿管

常用于低端开关控制(接地侧)。

PNP型达林顿管

常用于高端开关控制(电源侧)。

集成达林顿阵列(IC形式)

例如 ULN2003、ULN2803,是由多个达林顿管集成的阵列芯片,广泛用于单片机、PLC驱动继电器、步进电机等。

典型应用


  • 继电器驱动

  • 步进电机驱动

  • 电磁阀、LED阵列控制

  • 电源开关控制

  •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部分场景)

常见封装及型号


  • 分立达林顿管:TIP120、TIP122、TIP142、BDW93、MJE800

  • 集成达林顿阵列:ULN2003(7路)、ULN2803(8路)

  • 封装形式:TO-220、TO-92、SOP、DIP

优缺点总结


优点:

  • 输入电流极小,驱动能力强

  • 适合低功率控制高功率的场景

  • 电路简化(无需额外驱动电路)

缺点:

  • 饱和压降较高,效率略低

  • 开关速度慢,不适合高频电路

  • 功耗和发热较大

达林顿管与单管对比


特性单个三极管达林顿管
电流放大倍数20–8001000以上
驱动电流相对较大极小
饱和压降~0.2–0.3V~1.2–1.5V
开关速度
适用场景高频、低功率低频、大电流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