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品速递 > 正文

产研解读:车载摄像头 CIS 芯片的市场与技术

时间:2025-05-07 11:56:12 浏览:37

在智能汽车飞速发展的当下,车载摄像头作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感知层的核心传感器之一,被誉为 “自动驾驶之眼”。尽管韦尔股份(OV)出货量超越安森美,成为全球第一,但国产 CIS 与国外巨头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车载摄像头传感器 ——CIS 芯片。

车规级摄像头的行业门槛

车载摄像头能够识别交通标志、车道线、行人等具体物体属性,通过采集车辆周边的实景图像,可提取场景特征信息,用于形状、颜色等属性识别。它在感知精度和信息丰富性方面优势显著,尤其在补足雷达类传感器的物体识别不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按用途与安装部位分类,车载摄像头主要分为前视、侧视、后视、环视及内置摄像头五类。按结构与功能划分,可分为单目、双目和多目三种。此外,摄像头在结构设计上也呈现出单镜头与立体镜头两种形态。

0.png

相较于工业和手机摄像头,车载摄像头需在高低温、湿热、强光弱光、强震等复杂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对安全等级和工艺性能要求更高,认证门槛也更高。汽车厂商倾向选择具备成熟技术和稳定品质的零部件供应商,车载系统的导入周期通常需 2 - 3 年,具备长期准入壁垒。

从硬件性能来看,车载摄像头像素通常在 30 - 120 万之间,但对探测范围和角度要求更严苛。随着 L2/L3 智能驾驶推进,摄像头数量和像素都在不断提升。同时,车载摄像头需满足严格的车规标准,这也决定了其成本远高于消费电子级摄像头。

在应用方案上,自动驾驶系统主要分为 “视觉派” 和 “多传感融合派” 两种路线。智能驾驶技术的演进,显著提高了整车对摄像头的搭载数量和像素等级要求,而这必须依赖更强大的算力平台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在 2025 年发布的海鸥智驾版作为 10 万元以下车型,标配 12 个摄像头,打破行业 “低价车低配置” 惯例。

40% 成本,车载 CIS 为何这么贵?

一颗车载摄像头模组主要由光学镜头、CIS 芯片、图像信号处理器(ISP)、SerDes 传输芯片、电源管理芯片(PMIC)及连接器等构成。其中,CIS 芯片价值最高,占比约 40%。

车载图像传感器主要分为 CCD 和 CMOS 两大类,目前 CMOS 已在车载应用中全面取代 CCD。CMOS 图像传感器(CIS)作为摄像头模组的核心组件,对图像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智驾普及的背景下,车载摄像头的爆发增长使得 CIS 芯片成为直接受益环节。

与手机 CIS 相比,车载 CIS 需具备高动态范围(HDR)、LED 闪烁抑制(LFM)、低照度敏感性、极端温度适应能力和防护等级要求等关键技术指标。

国产崛起,OV 反超安森美成为车载 CIS 全球第一

根据 Sigmaintell 数据,2023 年全球汽车 CIS 出货量达 3.54 亿颗,收入达 19.25 亿美元;预计到 2029 年出货量将增至 7.55 亿颗,市场规模提升至 30.96 亿美元。伴随车载摄像头在数量与像素规格上的持续升级,单颗 CIS 价值也呈增长趋势。

2022 年中国车载 CIS 市场规模达到 11.28 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超 40%。未来五年,车载 CIS 市场将持续高速扩容,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50 亿美元,到 2030 年更将迈过百亿美元门槛。

在全球汽车 CIS 芯片领域,此前长期由安森美与索尼主导。但以豪威科技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从追赶者转变为引领者,2023 年,豪威科技全球车载 CIS 出货量达 1.03 亿颗,占比 43%,首次超越安森美,跃居全球第一。根据潮电智库数据,2025 年国产厂商在全球车载 CIS 市场的份额预计将超过 50%。

车载摄像头 CIS 主要玩家

安森美(Onsemi):市占率曾经超过 45%,为全球车载 CIS 市场的领导者。但受限于产能和价格因素,其市场份额逐年流失。

豪威科技(韦尔股份子公司):2023 年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一。2023 年推出了采用 TheiaCel 技术的 800 万像素 CIS——OX08D10,率先布局智能驾驶中高端市场。

索尼(Sony):近年来加快从手机 CIS 向车载 CIS 的战略迁移,2023 年推出 IMX735 芯片支持行业最高分辨率与 HDR,但目前没有量产上车案例。

三星(Samsung):凭借 ISOCELL Auto 系列迅速切入车载市场,主打舱内监控与环视摄像头场景。

比亚迪半导体:早在 2018 年就推出了国内首款 130 万像素车规级 CIS 传感器。

格科微:主要发力后装市场,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倒车影像、舱内监控、360° 环视等系统。

“看得清、看得全、看得准”,车载 CIS 的技术趋势

随着智能汽车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的广泛普及,车载摄像头正从基础影像采集工具演变为整车智能化感知系统的 “眼睛”。新一轮技术演进聚焦在图像清晰度、成像稳定性、夜间识别能力及人机交互等多个关键维度。

随着智能驾驶加速向 L3/L4 级演进,车载摄像头技术正经历一轮以 “高像素、高动态范围、安全认证、集成化、环境适应性” 为核心的全方位升级。在安全性方面,AEC - Q100 与 ISO 26262 认证正成为车规 CIS 的入门门槛。此外,低光环境适应性和极端温区稳定性成为摄像头可靠性新标准。总体来看,车载 CIS 正从 “看得见” 迈向 “看得清、看得全、看得准”,成为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感知基石。

总结:国产 CIS 如何实现赶超?

尽管韦尔股份在 2023 年车载 CIS 出货量上超越安森美,成为全球第一,但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技术受制于人。国产 CIS 芯片在关键性能上与国际领先厂商存在差距,在制造环节也不及索尼、三星等大厂。未来国产 CIS 厂商需通过持续研发、工艺升级和生态合作缩小差距,同时借助新能源车产业链优势加速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