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 6 种 ESD 保护方法,优化 PCB 布局设计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与制造中,PCB(印刷电路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而 ESD(静电放电)作为一个潜在的威胁,可能会对 PCB 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了解 ESD 以及如何在 PCB 布局中进行有效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一、什么是 ESD
ESD代表静电放电。许多材料可以导电并积累电荷。ESD 是由于摩擦带电(材料之间的摩擦)或静电感应而发生的。每当发生这种情况时,物体都会在其表面形成固定电荷(静电)。当这个物体放置得太靠近另一个带电物体或材料时,电压差会导致电流在它们之间流动,直到恢复电荷平衡。因此,可以将静电放电定义为两种带电材料或物体之间由接触、短路或电介质击穿引起的瞬时电流流动。
对于消费类产品,ESD 和空气中的介质击穿通常发生在两点之间的电场大于 40 kV/cm 时。气压、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会影响电场强度。例如,某些环境中的高湿度会导致空气更具导电性,这会耗散一些电荷并增加 ESD 所需的电压。
二、ESD 如何影响 PCB
静电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但其静电荷电压可达数千伏,会对元件造成巨大危害。当电压差足够大时,会形成电流传导路径,产生巨大电流脉冲。随着电流脉冲的发展,高热量会在 PCB 的元件和导体内消散。在极端场强和电流作用下,PCB 可能损坏,组件可能毁坏。这种散热本质上是 IR 压降,PCB 中元件的自然直流电阻会产生压降并使温度升高。ESD 可能发生在 PCB 上的一些常见位置,如集成电路和连接器等,因此 PCB 中的 ESD 保护应重点关注特定区域。
1.集成电路中的 ESD:ESD 脉冲会导致电流流过集成电路上的管芯,产生会损坏组件的高热。下面显示了集成电路封装的示例和半导体芯片上的走线。尤其是现在很多芯片都是使用光刻特性制造的,不能承受高压降,虽然说可能只是高于工作电压的DC值,也会对芯片造成影响。
2.连接器中的 ESD:
连接器本身不是ESD源,但是在上面积聚的静电荷都可能导致ESD。有人插入芯片,拔出电缆或者按下按钮都会给设备带来静电风险。由于浮动导体上静电荷传递,浮动引脚可能会产生ESD。最后当连接器插入插座时,可能会产生ESD,从而产生火花。连接器上的金属护罩和浮动引脚是某些消费和工业产品中发生 ESD 事件的常见位置。
三、ESD 保护电路设计
1.TVS 二极管和二极管电路
1).典型的电压钳位二极管电路:
主要用于限制缓冲器输入端的电压累积。正常情况下,二极管反向偏置,当输入电压大于电源轨电压或低于地时,相应二极管正向偏置并导通。该电路可使用简单二极管或 TVS 二极管,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击穿电压和正向电流。TVS 二极管在正常工作时为开路,发生 ESD 浪涌时为接地短路。
2).单向瞬态抑制二极管:
在 ESD 的正周期,二极管反向偏置并以雪崩模式运行,使 ESD 电流从输入端流向地;负周期时,二极管正向偏置并传导 ESD 电流。通过阻止或允许 ESD 电流流动来保护电路。
3).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
在瞬态 ESD 的正周期,两个二极管一个正向偏置导通,另一个反向偏置以雪崩模式工作,形成从 ESD 源到地的路径;负周期时,二极管交换模式,电路保持受保护。
2.使用 TISP4350 过压保护器代替 TVS 二极管
这种电路专为电信线路上的过压设计,与 TVS 二极管阵列相比,TISP4 针对 ESD 事件和其他来源的过压事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通用保护。保护装置的选择取决于电压范围、工作电压、事件持续时间、响应时间等因素。
3.其他 ESD 抑制器组件
除上述外,还有多层变阻、气体放电管和基于聚合物的抑制器等。这些抑制器组件用于将 ESD 电压降低到特定限值以下,保护电路或组件组。它们通常并联到易受攻击的线路,将低 ESD 电压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并将主要的 ESD 电流分流到地,相关电路示例一般可在 datasheet 上找到。
4.具体案例:气体放电管 + TVS 二极管
处理高电压的一种策略是使用与 TVS 二极管和电感并联的气体放电管。电感和 TVS 二极管构成低通 RL 电路,提供额外滤波并减慢 ESD 脉冲的上升时间。该电路允许标称直流电压通过,同时为通过放电管的 ESD 电流提供高阻抗,输入端的保险丝提供额外保护。
四、PCB 布局中的 ESD 保护
◆优化 TVS 周围的阻抗:所有 PCB 元件和走线都有寄生电感。在典型保护方案中,有 ESD 源和 TVS 阵列之间、TVS 和地之间、TVS 和受保护集成电路之间的电感。只有当 TVS 和受保护集成电路之间的电感大于其他电感时,ESD 电流才能被强制接地。在实际布局中,应将抑制器放置在靠近 ESD 源的位置,并直接放在从 ESD 源到受保护 IC 的路径上。
◆限制静电放电的 EMI:ESD 产生的强电压脉冲会对附近的其他信号线产生电磁干扰(EMI)。辐射主要来源位于 ESD 源和抑制器之间,设计上应使抑制器区域远离其他电路和未受保护的走线,避免 ESD 信号传送到其他 IC。此外,可使用直线和短路径,减少拐角辐射的 EMI,若无法使用直线,可采用 45° 弯曲。
◆正确使用 VIA:在多层 PCB 中,过孔可作为带有寄生电感的元件,减少不必要走线。但应避免 ESD 源和受保护 IC 在同一层,而 TVS 在另一层的布局,理想情况下,ESD 源和 TVS 应放在同一层,使 ESD 电流先流过 TVS 保护引脚,再通过 VIA 流向受保护电路。
◆放置 ESD 抑制器:选择与电路电气特性兼容的 ESD 抑制器后,应将其放置在使 IC 在发生 ESD 时接收到尽可能低电压浪涌的位置。对于中频信号和典型的 ESD 脉冲,PCB 走线的阻抗随频率增加,应将 TVS 二极管放置在尽可能靠近可能发生 ESD 的位置,同时使 ESD 抑制器与被保护 IC 之间的走线长度尽可能长。
◆ESD 源和抑制器之间正确添加过孔:ESD 源和抑制器之间的过孔会导致耦合到未受保护的线路,理想情况下不应有过孔。若必须添加,应确保保护线和抑制器在 PCB 的同一侧,且源极在过孔后连接保护线,避免源线和保护线在同一侧,而 ESD 抑制器在另一侧的情况。
◆适当的接地布线:需要降低源极和 TVS 二极管之间的走线电感,将电压脉冲远离需要保护的 IC。可通过将 TVS 放置在尽可能靠近信号源的位置降低 L3,使用过孔将 TVS 接地引脚直接连接到接地层减少 L4。若无法直接连接,可在通往地平面的走线上并联使用多个过孔,并增大每个过孔和焊盘尺寸上的钻孔直径,以增加表面积。TVS 抑制器上的接地过孔应填充非导电材料,保持较大的表面积。
在 PCB 布局中,合理运用这些 ESD 保护方法,可以有效降低 ESD 对 PCB 的影响,提高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热门文章
- 英飞凌发布边缘AI评估套件,加速ML应用开发 2024-09-02
- 兆易创新GD32A7车规级MCU全新发布,性能强劲升级 2024-09-26
- 意法半导体携手高通首发STM32配套无线物联网模块 2024-12-27
- 瑞萨推出全新RA8入门级MCU产品群,搭载高性能Arm Cortex-M85处理器 2024-11-06
- 小米首款 AI 眼镜正式亮相,芯片市场迎来哪些新机遇? 2025-06-30
- 迈来芯IVT电流传感器通过ASIL C(D)安全认证 2024-09-02
- 古尔曼爆料:苹果将于明年推出AirTag 2追踪器,UWB超宽带芯片升级 2024-12-16
- 实现1-Wire主机对多个通道的复用 2024-08-30
- CONNOR-WINFIELD振荡器产品选型手册 2024-10-17
- KYOCERA AVX 欧洲航天局和 CECC 陶瓷电容器产品选型手册(英文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