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品速递 > 正文

ARM芯片演进史:从25,000个晶体管到3000亿设备

时间:2025-04-28 10:47:46 浏览:24

1985年4月,在英国剑桥Acorn Computers公司的一间实验室里,一场计算革命悄然开始。由工程师Sophie Wilson和Steve Furber领导的小团队正在重新思考处理器的基本概念。他们开发的ARM1(最初代表"高级RISC机器")虽然只包含25,000个晶体管,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这款低调的芯片为BBC Micro提供动力,成为首款32位RISC处理器,其精简指令集设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计算速度和效率。

ARM1的低功耗特性并非刻意追求,而是源于一个实际限制:需要在更便宜的塑料封装中运行。这种"意外"的特性后来成为ARM架构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之一。随后问世的ARM2被整合到第一台基于RISC的家用电脑Acorn Archimedes中,而ARM3则引入了4KB缓存,进一步提升了性能。

独立发展与早期商业化

1990年是ARM历史上的关键转折点。从Acorn分拆出来后,ARM有限公司由Acorn、苹果和VLSI合资成立,开启了独立运营的新篇章。早期商业化尝试中,最著名的成功案例是苹果Newton个人数字助理,随后在诺基亚6110等手机中广泛采用的ARM7TDMI处理器更是将ARM架构推向了移动通信领域。

1991年推出的ARM6处理器配备了完整的32位处理能力和内存管理单元(MMU),这一创新成为GSM手机运行的关键技术基础。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爆发式增长,ARM架构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

移动计算时代的王者

2005年,Armv7架构首次亮相,搭载的Cortex-A8处理器支持SIMD(NEON)技术,为早期智能手机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动力。这一时期,ARM架构几乎垄断了整个移动处理器市场,其低功耗、高性能的特性完美契合了智能手机的需求。

2011年推出的Armv8架构引入了64位支持,成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移动计算和汽车计算的基础。随后加入的SVE(可扩展矢量扩展)和Helium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性能和AI处理能力,使ARM架构的应用范围从移动设备扩展到更广阔的计算领域。

AI时代的新篇章

2021年,Armv9的推出标志着该架构全面转向以AI为中心的工作负载。这一代架构引入了多项突破性技术:

●可扩展矢量扩展2(SVE2):为通用计算带来增强的AI能力

可扩展矩阵扩展(SME):专门加速生成性AI和混合专家(MoE)模型

机密计算架构(CCA):提供更高级别的数据安全保护

基于Armv9的计算子系统(CSS)现已服务于客户端、基础设施和汽车市场。通过集成CPU、互连和内存接口,这些CSS平台支持专用芯片的快速开发,大大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

无处不在的ARM帝国

从最初仅有25,000个晶体管的ARM1,到如今拥有1亿门电路的Armv9 CPU,ARM架构四十年来始终引领着计算技术的进步。如今,基于ARM的芯片已为全球超过3000亿台设备提供支持,应用范围从微型嵌入式传感器延伸到大型数据中心。

2.png

令人震惊的是,全球99%的智能手机都运行在ARM架构上。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快速增长,ARM凭借其卓越的节能设计和灵活的许可模式,正在这些新兴领域继续扩大影响力。

ARM的全球影响力

从最初仅有25,000个晶体管的ARM1,到如今拥有1亿门电路的Armv9 CPU,ARM架构四十年来始终推动着计算技术的进步。如今,基于ARM的芯片已为全球超过3000亿台设备提供支持,应用范围从微型嵌入式传感器到大型数据中心,无所不包。

惊人的是,全球99%的智能手机都运行在ARM架构上。随着在物联网、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工作负载中的应用日益广泛,ARM凭借其节能设计和灵活的许可模式持续扩展其影响力。

展望未来,行业观察家们正密切关注ARM可能的战略转变。越来越多的传言称,ARM可能不仅局限于IP授权业务,还将进军芯片生产领域,这将使其与一些重要客户形成竞争关系。这种猜测在ARM的日本母公司软银收购了独立服务器芯片供应商Ampere Computing后愈演愈烈。

无论未来如何发展,ARM架构已经彻底改变了计算领域的面貌。从剑桥的一个小团队开始,到如今支撑起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ARM的故事是技术创新与商业智慧完美结合的典范。在AI和物联网时代,ARM架构有望继续保持其领导地位,推动下一轮计算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