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产芯片的逆袭:上海贝岭打破海外巨头对汽车点火IGBT的垄断

时间:2025-04-16 16:43:40 浏览:35

随着电子点火系统的普及,电子控制单元(ECU)已成为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智慧大脑”。它通过曲轴位置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发动机状态,并利用先进算法计算出最佳点火提前角,再通过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驱动点火线圈,精准控制火花塞的点火时机。这种智能化控制大幅提升了发动机效率,降低了油耗和排放。

从19世纪的机械振动线圈到21世纪的电子点火系统,汽车点火技术不断演进。如今,IGBT已成为燃油车和增程式电动车(EREV)的核心部件,其快速开关、低损耗、高耐压的特性,使其在提升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这一市场长期被安森美(onsemi)、意法半导体(ST)、罗姆(ROHM)等海外巨头垄断,国内厂商难以突破技术壁垒。

国产破局:上海贝岭的自研之路

成立于1988年的上海贝岭,是国内老牌半导体企业。在母公司华大半导体的支持下,贝岭于2019年启动汽车点火IGBT芯片的自主研发。据项目负责人回忆:“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稳定性、可靠性、能耗和耐高温性能上达到车规级要求。”

为此,贝岭与晶圆厂、封装厂及头部Tier1供应商展开深度合作,并引进先进设备和人才。经过两年攻坚,2021年底,其首颗车规级点火IGBT芯片成功通过AEC-Q101认证,并实现量产。

01.png

技术创新:从电路设计到工艺优化

集成化设计:贝岭摒弃传统分立器件方案,采用集成化设计,在IGBT的栅极-集电极间嵌入多晶硅二极管和电阻,既降低成本,又提升可靠性。

精细化版图:芯片被划分为有源区、终端场环等功能区,如同“城市布局”——有源区是“心脏”,负责功率转换;终端场环则像“城墙”,确保高反偏压下的稳定性。

独特元胞结构:采用介于穿通型(PT)和非穿通型(NPT)之间的创新结构,优化高温下的损耗表现,特别适合内燃机低频点火场景。

严苛测试,性能比肩国际大厂

车规级认证堪称“技术铁人三项”:

●温度循环测试:-40°C至+150°C数千次循环;

高温高湿反向偏压测试:85°C/85%湿度环境下长期运行;

机械冲击测试:模拟极端颠簸路况下的稳定性。

在实际测试中,贝岭IGBT芯片在25Hz/3.5ms工况下温升仅60℃,比竞品低5℃,这意味着更低的能耗、更长的寿命和更稳定的点火性能。

国产替代加速,市场表现亮眼

凭借高可靠性和性价比,贝岭点火IGBT芯片已累计销售数百万颗,在国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负责人表示:“我们的芯片已能媲美国际一线品牌,这是‘中国智造’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一次突破。”

更关键的是,贝岭并非孤军奋战。依托华大半导体的C-IDM模式(垂直整合制造),其与积塔半导体等兄弟企业协同,形成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

突围的意义

在高端汽车电子芯片长期被英飞凌、安森美垄断的背景下,上海贝岭的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证明了中国半导体企业有能力在细分领域实现技术超越。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国产IGBT的“火苗”或将燃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