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芯科技:电源到车身控制,车规核心场景的突破秘诀
过去十年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一场剧烈且深刻的 “电动化 + 智能化” 重构。芯片作为汽车的 “神经” 和 “大脑”,成为这场革新中最为关键的增量引擎。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 11,585 亿元,其中智能座舱、电驱电控、BMS、电源管理等板块持续成为投资与技术突破的焦点。
在这股芯片浪潮中,国产厂商南芯表现亮眼。在车规级芯片市场,南芯不仅推出适用于摄像头、雷达、主控 MCU/SOC 等应用的高可靠电源解决方案,还同步布局了带功能安全的马达驱动、高低边驱动、电源开关、CAN/LIN 接口等产品矩阵。南芯在消费电子市场的长期耕耘,为其 “上车” 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它锤炼出快速迭代、系统整合、协议兼容等关键能力,并沉淀出一套可迁移至车规市场的工程经验与方法论。
为深入了解南芯从车载电源应用到车身控制领域,如何在技术门槛高、竞争激烈的汽车电子红海中突围并开拓新市场,我们与南芯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市场总监殷亮和陆穗丰进行了深入对话。
高边开关:不可绕过的 “上车” 核心
南芯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市场总监殷亮指出,随着汽车电气化水平及安全要求的提升,车身控制这一核心场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高边开关作为车身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目前每辆新能源车上的需求多达 75 颗以上。要实现一站式汽车解决方案,就必须攻克这款产品。
他回忆,早期的车身控制是模块化、分散式的,如车窗、座椅等小模块各自独立。但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是集成、协同与轻量化。随着域控制器的引入,物理和功能相近的模块被合并进统一控制区,这不仅提升了响应速度,还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与布线效率,为电源芯片带来了升级契机。例如,以往为限速控制座椅电机,线束可能需拉到整车尾部,而现在通过区域控制就能本地解决,既减轻了重量,又提高了可靠性。
然而,集成化对高边开关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只需满足简单通断,如今则需支持更多负载类型、更高的电流密度和更强的诊断能力。殷亮解释,用户体验的提升使得智能化、舒适化功能在车身控制系统中层出不穷,这对高边芯片的通道数、电流范围和负载兼容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高边开关领域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产品矩阵的南芯科技,可以轻松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使用需求:南芯的高边产品覆盖了从1A~2A的微电机控制,到30A的高负载大电流场景需求,同时不同通道的产品可以对应不同模块灵活配置。
图:南芯科技SC77401Q四通道高边开关EVM板
而相较于其它竞品,南芯高边产品在性能上也有着突出的竞争力,据殷亮介绍,南芯高边产品导通电阻横跨 1.2mΩ-100mΩ,比同类产品低 10% 以上,同时还展现出了强大的浪涌电流应对能力,驱动容性负载时,能够在负载启动瞬间承受初始浪涌电流,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除了这两项外,我们的高边产品还具备卓越的过压钳位保护能力。驱动感性负载时,可有效抑制负载关断瞬间产生的电压尖峰,保护负载和自身免受损坏,在性能方面不逊色于国内外同类产品。”他说道。
从 1A 到 30A:高边家族的进化之路
南芯的发展十分迅速,从单型号到产品家族不断演进。殷亮表示,南芯的第一颗芯片是小电流的 1A 产品,如今已有 20 多款高边产品,最大电流做到 30A,功率密度大幅提升。
在产品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南芯始终严格把控品质。自 2024 年起,南芯的高边产品家族逐步应用于汽车领域,目前已在多个 OEM 项目中完成验证,量产表现良好。
高边产品作为车规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功能安全的挑战。一旦失效,可能导致整车功能瘫痪。因此,南芯加入了许多功能电路以增强保护机制的鲁棒性,应对过流、过温、短路关断等场景,并通过引脚信息将相关情况反馈到 MCU,由系统进行进一步整合处理。目前,南芯已配备功能安全团队,针对 ASIL - B 和 ASIL - D 等级的要求进行产品开发与审查,致力于将每一颗芯片打造成安全闭环中的可靠 “哨兵”。
此外,越来越多的 Tier1 客户希望在不增加 BOM 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更高功能集成度,如反接保护、掉地保护等。对此,南芯通过优化设计和引入先进封装技术来应对,一方面控制功耗和占板面积,另一方面降低整体物料成本,实现技术与成本的平衡。凭借技术先进、规格齐全的高边开关器件家族,南芯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电子市场中确立了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
打通接口,车身控制版图持续扩展
南芯在车身控制领域的布局全面开花。除了高边开关产品矩阵,去年 7 月南芯发布了支持跛行模式的车规级 8 通道半桥驱动器,去年推出的车规级 eFuse(电子保险丝)也已陆续装车量产,这是国内首款实现量产的车规级 eFuse 产品。
今年 4 月,南芯推出的车规级高速 CAN/CAN FD 协议收发器成为其在控制领域的新突破。
CAN 总线协议作为汽车电子系统的骨干通讯协议之一,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车辆。从经典 CAN、CAN FD 到正在起步的 CAN XL,每一次协议演进都对收发器的时序控制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芯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市场总监陆穗丰表示,很多客户从 CAN 向 CAN FD 过渡时,会遇到错误帧增多的问题,这源于 CAN FD 协议的 “变速” 特性对 CAN 数据采样精确度的挑战。为此,南芯推出的 CAN 收发器芯片引入了无损脉宽技术,保证了每一个 BIT 的脉宽精度,显著降低了错误帧概率,这也是下一代 CAN XL 收发器所必需的特性。
此外,南芯还在当前版本中加入了振铃抑制技术,用于高速多节点网络波形稳定。即使客户的应用场景速率不高,这项技术也能使信号边沿更干净,数据传输更稳定,从而提升通信的可靠性。
南芯并不满足于单个产品的发展,而是将 CAN 收发器作为整个系统方案中的一部分。陆穗丰表示,南芯的方向是与自身已有的电源、无线充等模块进行协同设计,构建简洁、高效、低成本的整车电子方案。例如,南芯目前有车载无线充电的整体解决方案,软硬件一体交付,降低了客户的开发难度。CAN 收发器产品的推出,使南芯在平台化方面更进一步。随着 CAN 收发器产品的推出,南芯在汽车电子市场的战略布局日益完善,其一站式芯片解决方案涵盖车载充电、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车身控制等应用,吸引了更多汽车电子客户的关注。
“卷” 中破局,以长期主义迎战车规时代
在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风口浪尖上,中国汽车电子行业进入了 “卷” 与 “变” 的临界点。价格战激烈,芯片供应商不仅面临技术比拼,还需应对周期与效率的持久战。在这种情况下,南芯秉持长期主义思维,积极应对挑战。
南芯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市场总监殷亮表示,南芯是一家融合了模拟与嵌入式能力的技术公司,尽管消费电子是公司的基本盘,但他们早已将目光投向更高门槛、更长周期、更大回报的车规级市场。车规芯片与消费类产品虽有区别,但技术路径并非全然不同,车规市场为南芯提供了打磨技术、锤炼产品线的机会,许多车规技术成果日后也可应用于工业领域,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正循环。
殷亮强调,南芯具备技术厚度和供应链纵深能力,能够满足客户对高可靠交付的需求。未来,真正能生存下来的是那些把产品做扎实的公司。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正从增量爆发走向深水竞速,国产车规芯片迎来加速替代的关键窗口期。南芯在这一关键时点主动切入,为下一阶段的芯片生态重构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南芯科技在车规核心场景中不断突破,凭借其完善的产品矩阵、先进的技术和长期主义的战略思维,有望在汽车电子市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热门文章
- 移为(Queclink )GB130MG 4G两线安装式车载智能终端 20230901 2024-09-12
- 优化降压转换器效率:采用自适应工作模式策略 2024-08-08
- 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原理详解与类型分类 2024-08-22
- 韩国斥资打造国家AI计算中心,计划采购万块GPU加速AI发展 2025-02-18
- 智启未来:车载存储如何驭数前行? 2024-08-20
- 特斯拉三季度财报超预期,马斯克预告明年平价车型上市,销量预计增三成 2024-10-25
- 飞利浦出售小型芯片制造子公司Xiver 2025-01-08
- 正式发布!HDMI 2.2 规格带来视频传输新变革 2025-06-26
- 台积电婉拒三星代工请求,Exynos处理器生产面临新挑战 2025-01-17
- 英伟达携手多方势力,推进 AI 数据中心 800V HVDC 架构落地 2025-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