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电路图 > 正文

电路板 GND 与外壳 GND:一个电阻一个电容并联连接的原理

时间:2025-09-04 16:30:42 浏览:56

在电子电路设计领域,常常会遇到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为什么电路板 GND(信号地)与外壳 GND(机壳地)之间要接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呢?

当设备外壳为金属材质,并且通过中间的螺丝孔与大地相连时,通常会采用一个 1M 的电阻与一个 1nF 的电容并联,然后将其与电路板的地连接在一起。这种在金属外壳设备中,电路板 GND 与外壳 GND 之间通过电阻和电容并联连接(简称 RC 接地)的设计,是一种兼顾电气安全、EMC(电磁兼容性)性能和信号完整性的经典设计。

0.png

基本原理

1. 电容的作用:高频噪声低阻抗泄放

高频噪声旁路:金属外壳易耦合外部电磁干扰(如射频噪声、开关电源噪声),电容(通常1nF~100nF)为高频噪声提供低阻抗路径,将干扰导入外壳(法拉第笼效应),避免影响内部电路;

抑制EMI辐射:电容可减少电路板高频噪声通过辐射或传导向外泄露,帮助通过EMC测试;

2. 电阻的作用:低频隔离与安全限流

阻断地环路电流:若PCB GND与外壳直接短接,不同接地点间的电位差会形成地环路电流(如50Hz工频干扰),电阻(通常1MΩ~10MΩ)可阻断低频环路,避免共模噪声。

安全防护:电阻限制漏电流(如AC市电设备的漏电流),防止触电风险,满足安规标准(如IEC 60950要求漏电流<0.1mA)。

静电,高压如果外面有静电,高压之类的,也能有效降低电流,不会对电路内的芯片造成损坏。

3. RC并联的协同效应

避免地环路引入的低频噪声(如音频设备的“嗡嗡声”),同时不阻碍高频信号的回流路径,电容一般取1nF~100nF,电阻一般取1MΩ~10MΩ,RC网络尽量靠近PCB接地点,电容引脚短而粗,外壳接地点需低阻抗(如导电泡棉)。

低频时:电阻主导(高阻抗),阻断地环路;

高频时:电容主导(低阻抗),泄放噪声。

平衡安全与EMC:既避免直接短接的风险,又解决完全浮地带来的EMI问题。

与其他接地方案的对比:

2.png

这种电阻电容并联的连接方式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综合考虑了电气安全和电磁兼容性等多方面因素,为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电路板 GND 与外壳 GND 之间接电阻和电容的设计,是电子工程师们经过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得出的优化方案,对于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www.icpdf.com/dianlu/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