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 1103:奠定 DRAM 发展模式的关键芯片
在半导体存储芯片的发展历程中,197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英特尔推出了 1103 芯片,它不仅是第一款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更是让半导体存储器在价格、密度和逻辑兼容性上全面超越了磁芯存储器,成为存储领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 1970 年代初期,大多数数字系统仍在使用磁芯存储器——由人工手工编织的铁氧体环网格组成。它可以工作,但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且制造过程极其耗费人力。如果半导体存储器想要真正取代磁芯存储器,它不仅要匹配磁芯的性能,还必须在成本上更具优势。
这正是 1970 年 10 月发布的英特尔 1103 所要实现的目标。在与霍尼韦尔(Honeywell)的比尔·雷吉茨(Bill Regitz)和鲍勃·普罗布斯廷(Bob Proebsting)合作下,1103 采用了三晶体管(3T)动态单元设计,在复杂度和面积上做出权衡,以提高可制造性。它的初始售价仅为 60 美元(折合约每比特 1 美分),远低于磁芯存储器。随着良率提高,到 1973 年成本已降至约 4 美元一片。

(图:英特尔 1103 的陶瓷变体 C1103)
尽管在发展初期面临诸多困难,但英特尔 1103 依然成为了第一款被广泛使用的半导体 DRAM 芯片,也是第一款在技术和商业上真正对磁芯存储器构成挑战的产品。到 1971 年,它已经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在短短两年内,18 家主要计算机厂商中的 14 家(包括 HP、DEC、Honeywell 和 CDC)都采用了该芯片。
从性能方面来看,1103 并不十分出众,但它的速度足以满足许多逻辑级应用的需求,尤其在小型机和大型机领域表现出色。虽然设计人员可能并不十分喜欢它,但由于其具有极高的经济性,不得不选择使用。
从技术角度深入剖析,英特尔 1103 将 1024 位数据(1024 x 1)封装在一个 18 引脚的双列直插封装中,采用 p - MOS、8 微米硅栅工艺制造。其每个存储位的核心是一个三晶体管动态单元,这种设计简单、紧凑,在合适的放大电路支持下能够达到一定的速度。芯片内部结构为 32×32 位阵列,芯片使用 32 个感应放大器一次读取或刷新一整行。要刷新全部内存,系统需要每 2 毫秒访问 32 行一次。实际应用中,许多设计者采用突发刷新策略,一次读取整个阵列以保证所有动态单元在时间窗内被复位。

(图:英特尔 1103 的 DRAM 内存单元)
不过,英特尔 1103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103 的输入输出最初并不兼容 TTL。它需要约 16V 的电压,对时钟、片选和建立/保持时间要求严格。这意味着需要额外的刷新逻辑和精心设计的控制器。但即便如此,它仍比管理磁芯存储器的破坏性读出操作和庞大体积要简单得多,英特尔 1103 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
英特尔 1103 的早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例如时序图苛刻、建立 / 保持时间窗口狭窄、刷新要求严格等,控制信号稍有不当就可能造成数据错误。正如英特尔销售经理 A.C. “迈克”・马库拉(Mike Markkula)在 1973 年所说:“他们恨它,但他们仍然用它。” 这句话生动地概括了 1103 的缺陷与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此外,英特尔早期的硅片良率很差,这迫使公司多次修改掩膜版,直到第五个版本才实现大规模稳定量产。为了缓解集成难题,英特尔随后推出了 1103A。1103A 改进了时序裕度,增加了片上地址缓冲器,降低了功耗,并实现了 TTL 兼容输入输出。
1103A 可以直接替换 1103,大大简化了内存控制器的设计,推动了更广泛的采用。惠普的 9800 系列、DEC 的 PDP-11,以及多款霍尼韦尔小型机都采用了 1103/1103A 作为主存。英特尔很快还推出了配套芯片,进一步降低了集成难度。到 1973 年,磁芯存储器的衰落已成定局,半导体 DRAM 的时代正式到来。

(图:英特尔称 1103 是“磁芯存储器统治地位的丧钟”)
最终,英特尔 1103 证明了半导体存储器不仅能在密度上扩展,也能在产量、成本和兼容性上立足。虽然 1103 使用的是三晶体管动态单元和 p-MOS 技术,但它为后来的单晶体管 DRAM 奠定了基础,例如 Intel 2104 以及 1970 年代中期的 4Kb n-MOS 芯片。
同时,它确立了 DRAM 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对于今天的存储系统设计者来说,英特尔 1103 提醒我们:最具颠覆性的设计未必是最优雅的,而系统层面的经济性往往比晶体管级的完美更为重要。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www.icpdf.com/xinpin/2256.html
热门文章
- 英伟达GB200 NVL4平台震撼发布:144核CPU+4GPU 2024-12-26
- AMD副总裁:苹果自研芯片之路为锐龙AI Max诞生铺平道路 2025-01-09
- 苹果 A19 系列芯片发布,性能提升与创新亮点解析 2025-09-17
- 英伟达 RTX 5090显卡首个水冷头诞生,散热性能大幅提升 2025-02-12
- 韩国半导体基础力量全面落后于中国,专家看法两年内反转 2025-02-24
- 苹果M4 Max芯片震撼发布:16核CPU+40核GPU,树立笔记本性能新标杆 2024-10-31
- CTS 频率控制产品 - OCXO恒温晶体振荡器产品选型手册(英文版) 2024-09-19
- Soitec将为格罗方德9SW平台供应300mm RF-SOI晶圆 2024-12-05
- CMLMICRO射频和毫米波产品选型手册 2024-10-16
- 深度解读特斯拉 Dojo 芯片:应对核心故障与设计缺陷的绝技 202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