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开关与串联稳压器的原理与应用解析
稳压器是电子设备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保证电源提供的电压稳定,确保设备在特定的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在众多的稳压器类型中,线性稳压器、开关稳压器和串联稳压器是最常见的几种。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三种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功能以及电路配置。
线性稳压器和开关稳压器
在之前的芝识课堂中,我们曾多次提及线性稳压器和开关稳压器,接下来将为大家更深入地介绍它们的原理及功能。
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电压通常大于输出电压,它主要通过内部调整元件(如晶体管)的阻抗变化,来处理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值,也就是压差。形象地说,线性稳压器就像是一位精准的 “电压调控师”。当面对过高的输入电压时,它会果断 “出手”,将超出目标输出值的电压 “切断”,以此确保输出电压始终保持恒定。而被 “削峰” 的这部分电压,最终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去,从而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
从电路配置方面来看,线性稳压器中典型的串联稳压器采用误差放大器、参考电压源和调整晶体管构成闭环反馈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修正输出电压。
图 1. 线性稳压器与开关稳压器工作原理
线性稳压器主要包括三端稳压器和 LDO 稳压器。三端稳压器采用传统结构,需要较高的输入 - 输出电压差(通常≥2V),效率相对较低,比较适用于中高功率场景。而 LDO 稳压器则优化了压差(可低至 0.1V),非常适合输入 - 输出电压接近的场合,例如电池供电设备。不过,在使用 LDO 稳压器时,需要特别注意散热设计。
接下来看看开关稳压器,它是通过控制功率开关管(如 MOSFET)的导通与关断时间,来调节能量传输的占空比,最终利用电感 / 电容储能滤波,将输入电压转换为稳定的平均输出电压。其核心特点为 “斩波式” 稳压,即输入电压被高频斩波,通过调整开关占空比来控制能量传输,因此效率显著高于线性稳压器。
开关稳压器的拓扑结构包含 Buck(降压)、Boost(升压)等类型,支持宽输入电压范围,适用于高功率或输入波动大的场景。
图 2. 线性稳压器和开关稳压器对比
如图 2 所示,大家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稳压器。如果需要低噪声、简单电路,那么线性稳压器是不错的选择;而如果追求高效、大功率,则应选择开关稳压器。
串联稳压器
串联稳压器位于电源与负载之间,宛如一位精准的 “电压调节卫士”。其工作原理是依据输入电压或输出电流的变化情况,灵活调整可变电阻阻值,从而确保输出电压始终稳定在设定值。
在现代电子技术中,串联稳压器 IC 采用 MOSFET 或双极结型晶体管(BJT)等有源器件,巧妙地替代了传统的可变电阻,这一改进极大地提升了稳压器的性能与可靠性。
图 3. 用 MOSFET 或 BJT 等有源器件取代可变电阻的串联稳压器
串联稳压器的电路配置精巧严谨,主要由以下四个核心部分构成:
◆输出晶体管:串联在串联稳压器的输入与输出引脚之间,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上下游。当输入电压或输出电流发生波动时,误差放大器发出的信号会精准控制其栅极电压或基极电流。
◆参考电压源:作为误差放大器的基准参照,参考电压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误差放大器正是依据这个稳定的参考电压,对输出晶体管的栅极或基极进行精确调控,从而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
◆反馈电阻:负责对输出电压进行分压处理,进而产生反馈电压。误差放大器通过对比反馈电压与参考电压,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精准控制。这两个反馈电阻串联在 VOUT 和 GND 引脚之间,其中间点电压会被施加到误差放大器。
◆误差放大器:它如同串联稳压器的 “智慧大脑”,会仔细比较反馈电压(即两个反馈电阻中点的电压)与参考电压。当反馈电压低于参考电压时,误差放大器会增强 MOSFET 的驱动力,降低漏源电压,以提升输出电压;反之,当反馈电压高于参考电压时,则会减弱 MOSFET 的驱动力,增加漏源电压,进而降低输出电压。
图 4. 串联稳压器电路配置
以东芝 TCR3U 系列为例,它是一种出色的 LDO 稳压器。该系列产品大幅降低了现有产品空载时的偏置电流,其独特的电路配置可避免输入电压降至预设输出电压以下时,偏置电流突然上升的情况。虽然该系列的电流消耗较低,但却有着不俗的负载瞬态响应性能,能够稳定应对运行中输出电流的突变。
通过 DC/DC 转换器实现电压稳定的装置被称为电压稳压器。按转换方式,电压稳压器分为线性稳压器和开关稳压器。线性稳压器在处理输入输出电压差时会产生一定的功耗,尤其是在高输入输出电压差与高负载电流相结合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功耗。而开关稳压器则凭借其 “斩波式” 稳压的特点,在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合理选择合适的稳压器,以确保电子系统的稳定运行。

热门文章
- 三星显示加速战略转型,正式挂牌出售LCD第8代生产设备 2024-12-20
- ADI提供的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解决方案 2025-02-10
- 苹果已向台积电订购M5芯片:生产工作预计明年下半年启动 2024-12-02
- 三星 HBM3E 产量调整,市场需求不明下的保守抉择 2025-07-03
- 台积电美国厂面临封装能力挑战,4nm芯片进入质量验证最后阶段 2025-01-15
- CXL 的发展进程:目前尚未达到成熟阶段 2025-05-27
- AI芯片厂商Cerebras部署DeepSeek服务爆单,产业协同效应凸显 2025-02-13
- 铜互连挺进 1nm,芯片性能提升新征程 2025-07-14
- 英伟达挑战欧盟反垄断调查:起诉质疑Run:ai收购案的调查 2025-02-26
- 2 亿融资加持,国产首颗 6nm GPU 芯片点亮引关注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