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 半导体互连新突破
在半导体行业不断追求更高性能、更小尺寸的发展进程中,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那么,究竟什么是混合键合呢?
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是半导体封装与互连技术中的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创新。它旨在突破传统键合技术的物理极限,实现芯片间更为紧密、高效的连接。这种技术融合了金属键合与介质键合的优势,成为了先进封装领域,如 3D IC、Chiplet 等的核心支撑技术。
一、混合键合的核心定义
混合键合是一种通过金属 - 金属直接键合与介质 - 介质键合同时发生的互连技术。从微观尺度来看,它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芯片间的连接:
◆金属键合:芯片上的金属焊盘(通常为铜,Cu)通过原子级扩散直接连接,形成导电通路,替代了传统的 solder(焊料)或微凸点(Micro Bump)。这种直接的金属连接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电阻,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
◆介质键合:金属焊盘周围的介质材料(通常为氧化硅,SiO₂)通过化学键(如共价键)紧密结合,实现芯片间的机械固定和电气隔离。介质键合不仅提供了稳定的机械支撑,还能够防止信号干扰,保证芯片的正常运行。
这种 “金属导电 + 介质固定” 的双重作用,让芯片互连突破了传统技术在尺寸、密度和性能方面的限制。
二、混合键合与传统键合技术的对比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混合键合的优势,将其与传统键合技术进行对比。混合键合的关键突破在于其间距可缩小至 1μm 以下,是传统技术的 1/10 甚至 1/100,这大幅提升了芯片互连密度,同时降低了接触电阻和信号延迟。传统键合技术在互连密度和性能方面逐渐难以满足现代芯片发展的需求,而混合键合则为芯片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混合键合的技术原理与流程
混合键合的实现需要极高的工艺精度,其核心流程如下:
1.表面预处理:对芯片的金属焊盘(铜)和介质层(氧化硅)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确保表面平整度达到纳米级(通常≤1nm 粗糙度),同时去除氧化层和杂质。这一步骤是保证键合质量的基础,只有表面平整、干净,才能实现良好的键合效果。
2.对准与贴合:通过高精度对准设备(误差≤100nm)将两片芯片的焊盘和介质层精准对齐,施加压力使表面紧密接触。高精度的对准是实现芯片间精确连接的关键,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影响键合的质量。
3.键合反应:在高温(通常 200 - 400℃)和惰性气体环境下,铜原子通过扩散实现金属键合(形成原子级连接),同时介质层通过化学反应(如羟基缩合)形成稳定的共价键连接。高温和惰性气体环境为键合反应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确保金属和介质能够形成牢固的连接。
4.后处理:通过退火等工艺消除应力,确保键合强度和电气性能稳定。后处理步骤能够进一步提高键合的质量和可靠性,保证芯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
整个过程无需焊料或粘合剂,完全依赖材料本身的原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因此被称为 “无焊料键合”。
四、混合键合的核心优势
混合键合具有诸多核心优势:
1.超高互连密度:键合间距可缩小至 1μm 以下,支持每平方毫米数百万个连接点,为 Chiplet(芯粒)集成、3D 堆叠提供关键支撑,实现 “系统级芯片(SoC)” 的等效性能。这使得芯片能够在更小的空间内实现更高的集成度。
2.超低信号延迟:铜 - 铜直接键合的电阻远低于传统焊料连接(可降低 50% 以上),信号传输速度提升,功耗降低,适合高频、高速芯片(如 GPU、AI 芯片)。在当今对芯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超低信号延迟的优势尤为重要。
3.高可靠性:介质键合提供稳定的机械支撑,金属键合抗疲劳性更强,可承受高温、振动等恶劣环境,提升芯片长期运行稳定性。这使得混合键合技术在一些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4.薄化与轻量化:无需焊料凸点,芯片堆叠厚度显著降低,适合轻薄化电子设备(如手机、AR/VR 设备)。随着电子设备向轻薄化方向发展,混合键合的这一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五、混合键合的应用场景
混合键合是先进封装技术的 “刚需”,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 3D IC 堆叠方面,如 DRAM 与逻辑芯片的垂直堆叠(如 HBM 内存与 GPU 的连接),大幅提升了存储带宽。在 Chiplet 集成领域,将多个功能芯粒(如计算、存储、接口)通过混合键合集成,替代单一大型芯片,降低了设计难度和成本。
在图像传感器领域,如 CMOS 图像传感器与逻辑芯片的键合,提升了像素密度和数据传输速度。在高性能计算(HPC)与 AI 芯片领域,通过高密度互连降低信号延迟,满足了算力需求。例如,台积电的 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封装平台、英特尔的 Foveros 3D 封装技术中,混合键合已成为核心互连方案。
六、混合键合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尽管混合键合具有显著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技术和产业化挑战。工艺复杂度高,对表面平整度、对准精度要求极高,设备投资大,良率控制难度大。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高端芯片,需要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材料兼容性方面,需开发适配的铜表面处理技术、介质材料(如低介电常数材料),以进一步提升性能。
未来,混合键合的发展趋势包括更大尺寸键合,从单芯片键合扩展到晶圆级键合(Wafer-to-Wafer),提升生产效率。探索新材料应用,如钴(Co)、钌(Ru)等金属键合材料,或更先进的介质材料(如氮化硅)。与新兴技术融合,结合量子点、二维材料等,推动更微型化、多功能化的芯片互连。
混合键合通过 “金属直接键合 + 介质键合” 的创新模式,突破了传统互连技术的物理限制,是半导体产业向 “More than Moore”(超越摩尔定律)演进的关键支撑。它不仅提升了芯片的性能和集成度,更推动了 Chiplet、3D IC 等先进封装技术的落地,为 AI、5G、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随着工艺成熟和成本下降,混合键合将从高端领域逐步普及,成为未来半导体互连的主流技术之一。

热门文章
- 移为(Queclink )GV58CEU 4G迷你车载智能终端 20230901 2024-09-12
- LED封装固晶全流程解析:锡膏如何实现高精度芯片封装 2025-04-18
- 揭秘:中国独属 CPU 的研发之路与市场突围 2025-04-28
- TDK 车规级元件:助力汽车电子设计攻克大挑战 2025-07-21
- 国内半导体设备四巨头净利润预增显著,聚焦Chiplet/HBM 2024-08-09
- 灵动微电子产品选型表 2025-04-16
- 台积电 “告别” 氮化镓,行业发展走向何方 2025-07-31
- 重磅来袭!Marvell 推出业界首款 2nm 定制 SRAM 2025-06-24
- LG电子重组四大事业体:扩大AI与B2B布局 2024-11-27
- 阿斯麦光刻机巨头股价闪崩16%:销售遇冷,订单量大幅下滑超50%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