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设计应用 > 正文

全面解读光模块:结构、应用及技术革新

时间:2025-08-12 10:20:15 浏览:42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 数据训练及应用常常涉及海量的数据传输和实时交互,这使得对算力和网络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光模块作为网络中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 “快递员”,为 “算力高速公路” 承载着海量数据的收发,其重要地位愈发凸显。今天就让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下光模块。

1.什么是光模块

光模块是一种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相互转换的关键器件。其主要功能是在发送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进行传送,然后在接收端再将光信号转换回电信号。借助光模块,能够实现各类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与协作,例如网络中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等,都离不开光模块的互联,光模块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

11.png

2.光模块的组成

光模块通常主要由光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光接口、底座、电路板和电接口金手指等部分构成。

22.png

3.光模块的速率

光模块接口速率指的是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常见单位有 Mbps、Gbps 及 Tbps。

目前,光模块的主要传输速率包括 1Gbps、10Gbps、25Gbps、 40Gbps、100Gbps、200Gbps、400Gbps、800Gbps 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高速率的光模块也在逐步研发和应用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传输需求。

4.光模块的封装

封装可简单理解为光模块的外观和接口形式。封装标准由标准化组织确定,这使得各个厂商生产的光模块能够兼容和互联互通。光模块行业中使用最多的标准化组织是 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和 MSA(Multi - Source Agreement,多源协议),其中 MSA 是对 IEEE 标准的补充。

当前常见的光模块封装有 GBIC、SFP、SFP+、SFP28、QSFP+、QSFP28、CFP、CFP2、CFP4、CFP8、QSFP-DD、OSFP 等。

SFP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小封装可热插拔。GBIC是由MSA定义的首个光模块封装标准协议,SFP光模块可以理解为GBIC光模块的升级版本。SFP光模块支持热插拔,模块体积比GBIC光模块减少一半。SFP光模块支持千兆和百兆速率。

SFP+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Plus,增强型小封装可热插拔。SFP+和SFP光模块具有相同外观尺寸,区别是SFP+光模块功耗更小、速率更高,SFP+支持万兆速率。

SFP28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28,小封装可热插拔28。SFP28是SFP+升级版,与SFP+相同的外观尺寸,SFP28光模块可支持单通道25Gbps速率。

QSFP+

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Plus,四通道增强型小封装可热插拔。QSFP+光模块同时支持4通道传输,单通道可支持10Gbps速率,通过4通道传输实现40Gbps速率。

QSFP28

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28,四通道小封装可热插拔28。QSFP28光模块同时支持4通道传输,单通道可支持25Gbps到40Gbps速率,通过4通道传输实现超100Gbps速率。QSFP28与QSFP+具有相同的外观尺寸,但是速率不同。

CFP/CFP2/CFP4/CFP8

C Form-factor Pluggable,C型可插拔。

CFP光模块传输速率范围为100Gbps~400Gbps。CFP是在SFP基础上设计,但比SFP具有更大的外观尺寸。

CFP的单通道可支持10Gbps速率,通过4×10Gbps和10×10Gbps,实现40Gbps和100Gbps速率。

CFP2的尺寸是CFP的二分之一,通过4×25Gbps和8×25Gbps,实现100Gbps和200Gbps速率。

CFP4的尺寸是CFP的四分之一,通过4×10Gbps和10×10Gbps,实现40Gbps和100Gbps速率。

CFP8是针对400G的封装类型,通过16×25Gbps和8×50Gbps,实现400Gbps速率。

QSFP-DD

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Double Density,双密度四通道小型可插拔封装。

QSFP-DD封装可兼容QSFP+/QSFP28等QSFP封装,将QSFP的4通道增加了一排通道,变为同时支持8通道传输,单通道速率可达25Gbps、50Gbps、100Gbps,因此QSFP-DD光模块可支持200Gbps、400Gbps或800Gbps速率。

OSFP

Octal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八通道小型封装热插拔。

OSFP光模块具有8个高速电气通道,每个通道速率可达100Gbps,总带宽可支持200Gbps、400Gbps、800Gbps以及1.6Tbps速率,尺寸比QSFP-DD略大。

随着光模块的性能和传输带宽逐渐提升,光模块的封装方式也在持续演进,以更高传输速率、更小的尺寸、更低的功耗与更高密度作为方向发展。

5.光模块的传输距离

光模块的传输距离分为短距、中距和长距三种,一般认为 2km 及以下为短距离,30km 及以上为长距离。在实际使用中,光模块的可传输距离会受到限制,主要原因是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会产生一定的损耗和色散。

损耗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介质中传输时强度逐渐减弱的现象,单位以 dB/km 表示,其主要来源包括光纤材料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弯曲损耗以及连接器 / 接头损耗等,通常单模光纤相对多模光纤损耗较小。色散是指不同频率或不同模式的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脉冲展宽,从而引起信号失真的现象,单位以 ps/(nm・km) 表示,色散会使相邻脉冲重叠,引起误码率升高,限制光纤的最大传输速率和无中继传输距离。

6.光模块的传输模式

根据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光纤可分为单模光纤(SMF)和多模光纤(MMF),相应地,光模块也分为单模光模块和多模光模块。

单模光模块与单模光纤配套使用,单模光纤纤芯较细,使用光的单一模式传送信号,传输过程中色散较小,传输容量大,通常用于长距离传输;多模光模块与多模光纤配套使用,多模光纤纤芯较粗,使用光的多种不同模式传送信号,传输过程中色散较大,传输性能比单模光纤差,但成本低,适用于较小容量、短距传输。

7.光模块的中心波长

中心波长指光信号传输所使用的光波段,单位为 nm(纳米)。一般来说,中心波长越长,光信号在光纤中的损耗越小,传输距离越远。常用的光模块中心波长主要有 850nm 波段、1310nm 波段以及 1550nm 波段。

55.png

无论是CWDM还是DWDM,这些波长在设备上呈现为“彩光”光模块。这些光模块通过不同颜色的光(即不同波长)来传输数据,每个颜色代表一个独立的数据通道,从而在单根光纤上实现多个波长信号的传输。这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的传输容量和效率。

与此相对,850 nm、1310 nm和1550 nm波段由于中心波长相对单一,也称为“灰光”或“黑白光”。与彩光光模块不同,灰光光模块并不采用复杂的波分复用技术,而是专注于提供稳定可靠的单一波长传输。这种特性使它更适合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网络连接,例如IP网络场景。

8.光模块的光功率

光模块光功率是衡量光模块性能的核心参数之一,包括发送光功率、接收光功率、过载光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光纤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与传输质量。发射光功率指光模块发送端光源发出的光强度,单位为 dBm,需保持稳定以确保信号传输质量;接收光功率表示接收端可识别的平均光功率范围,其下限为接收灵敏度最大值,上限为过载光功率,单位为 dBm;过载光功率又称为饱和光功率,指光模块接收端能承受的最大输入光功率,单位为 dBm,当接收光功率大于过载光功率时会导致误码,甚至设备损坏;接收灵敏度指光模块在满足一定误码率条件下的最小可接收光功率,单位为 dBm。

9.光模块的接口类型

光模块对接光纤时的物理连接器类型常见的有 SC、LC、MPO 等。

SC(Square Connector):一种标准的方形光纤连接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SC接口最初设计用于接入网络中的用户端设备,但现在也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

LC(Little Connector):一种小型化的光纤连接器,LC接口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较高的精度。LC接口可用于单模或多模光纤,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电信网络等高密度布线环境。

MPO(Multi-fiber Push On):一种多芯光纤连接器,可以同时连接多根光纤。MPO接口通常用于高密度布线环境中的并行数据传输,如数据中心内部的服务器互联或交换机之间的高速链路。

10.光模块的命名

不同厂家对光模块命名有各自厂家的规则。IEEE、MSA等组织也对光模块命名提供了规范标准。以100G光模块为例,IEEE 802.3定义的命名规范如下图所示。

10.png

例如,某100G光模块命名为100GBASE-LR4,表示含义为光模块速率为100 Gbps、支持的传输距离为10 km、光模块支持4通道。在实际使用中,一些厂家的光模块命名还包括了封装类型,如QSFP28-100G-S40K,QSFP28表示封装类型为QSFP28,100G表示光模块的接口速率,S表示单模,40K表示支持的传输距离为40 km。

总之,不同厂家的光模块命名有差异,但命名规则通常包含封装类型、传输速率、光纤类型、传输距离、工作波长等信息。

11.光模块的新技术

光模块制造的核心在于封装技术。目前,COB(Chip on Board,板上芯片)为高速光模块的主流封装方案。COB通过将裸芯片(光芯片与电芯片)直接贴装在PCB基板上,并采用引线键合实现电气连接,显著提升了集成度,同时具备体积小、散热好、成本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400G、800G等高速模块中。

为满足网络对更高带宽和更低功耗的需求,光模块技术正沿着一条清晰路径不断演进,主要方向包括以下三种关键技术。

0000.png

当前,随着 AI 掀起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对用于数据中心光互联的高速光模块需求显著增长,400G 光模块已广泛应用、800G 光模块已规模化商用,而 1.6T 光模块已进入量产阶段。未来,在 AI 与算力网络的驱动下,光模块必将加速向着 “更高速率、更低功耗、更小体积、更智能集成” 的阶段发展,CPO 与硅光技术或将成为未来光模块发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