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技术瓶颈:迈向下一代 3D DRAM 的关键进展
想象一下,构建一座由数百片极薄且略有差异的材料薄片组成的塔,每一片薄片都会自行弯曲或变形。这正是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 (IMEC) 和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300 毫米晶圆上交替生长 120 层硅 (Si) 和硅锗 (SiGe) 材料时所达成的成果,这无疑是迈向三维 DRAM 的关键一步。乍看之下,这似乎如同简单的叠纸操作,但实际上,这更像是用自然会分裂的材料来平衡一座纸牌屋,充满了挑战。
挑战首先源于晶格失配问题。硅和硅锗晶体的原子间距存在细微差别,当进行堆叠时,层与层之间自然会发生拉伸或压缩现象。这就好比试图堆叠一副牌,其中每一张牌都比前一张稍大,如果不进行仔细对齐,堆叠就会弯曲甚至倒塌。在半导体领域,这些 “倒塌” 表现为失配位错,这些微小的缺陷可能会严重损害存储芯片的性能。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精心调整了硅锗层中的锗含量,并尝试添加碳元素。碳元素就像一种微妙的胶水,能够有效缓解应力。此外,他们在沉积过程中保持了极其均匀的温度,因为反应堆中哪怕是微小的热点或冷点,都可能导致生长不均匀。
该工艺采用了先进的外延沉积技术,类似于用气体进行绘画。硅烷和锗烷(含硅和锗的气体)在晶圆表面分解,留下精确的纳米薄层。控制每层的厚度、成分和均匀性至关重要,因为即使是微小的偏差也会在整个堆叠中传播,从而放大缺陷。
那么,为何要付出如此多的努力呢?在传统的 DRAM 中,存储单元采用平面布局,这限制了存储密度。而垂直堆叠(3D)技术可以在相同的占用空间内容纳更多的存储单元,从而在不增大芯片尺寸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存储容量。成功构建 120 个双层结构表明垂直扩展是可行的,这将使我们更接近下一代高密度存储设备。
想象一下,每一层双层结构就像摩天大楼的一层,如果其中一层出现错位,整栋楼就会变得不稳定。通过精确控制应变并保持各层结构均匀,研究人员成功地建造了一座由硅和硅锗组成的纳米级摩天大楼,每单位面积可容纳数千个存储单元。
其影响远不止于内存芯片领域。精确多层结构的生长技术可以推动 3D 晶体管、堆叠逻辑器件,甚至量子计算架构的发展。在这些架构中,对原子级层特性的控制至关重要。三星已经将 3D DRAM 列入其发展规划,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可见其对该技术的重视。
此外,该研究与正在进行的栅极环绕场效应晶体管 (GAAFET) 和互补场效应晶体管 (CFET) 技术开发工作相契合。这些先进的晶体管架构得益于外延生长技术对材料特性的精确控制,从而能够制造出更小、更强大的晶体管,这对于电子设备的持续小型化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硅片堆叠,它基于原子张力的工程顺序,创造出自然界本身难以产生的结构。对于内存技术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可能会重塑芯片的设计方式,使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密集、更快、更可靠。

热门文章
- 英伟达Blackwell B300 AI GPU采用插槽设计,支持拆卸 2024-10-21
- 2.5D 与 3D 集成技术:热性能差异全解析 2025-08-08
- 三星准备开发传统结构1e nm DRAM,鼓励多技术路线探索 2024-12-31
- 小米造芯:历经折戟,终在芯片领域成功登顶 2025-05-26
- 简化汽车接口设计:采用3.3V、完全可互操作且符合EMC标准的CAN收发器 2024-11-20
- 韩国研发出新型电磁波吸收材料,吸收率超99% 2024-11-29
- Bourns 密封通孔金属陶瓷微调电位计产品选型手册(英文版) 2024-09-20
- AMD 下一代 GPU 布局曝光,野心剑指高端市场 2025-09-01
- 剖析 2025 年芯片热搜榜单,MCU 与国产芯片成焦点 2025-07-11
- 台积电冲刺先进制程,高雄2nm厂扩建加速推进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