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耦电路设计全解析:实际操作需关注的问题
在电器应用领域,常用的隔离器件包括光耦、继电器和变压器。光耦作为流控型元件,以光为媒介实现信号传输,遵循 “电→光→电” 的转换过程,其输入端为发光二极管,输出端是光敏半导体。光耦的核心应用在于隔离作用,广泛应用于输入与输出之间无共地的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耐压可达上千伏特。很多通讯模块也采用光耦隔离技术,这使得各个系统之间的连接更加便捷,无需考虑是否共地的问题。
如图 1 所示为光耦控制继电器(小功率)的电路。为了使光耦能够有效驱动继电器,输出端的阻抗应较小,这就要求输入端的电流较大。具体原因如下:光耦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其输出特性与输入电流密切相关,当输入电流较小时,输出端的阻抗会增大,从而无法为继电器提供足够的驱动能力。
图1:光耦控制继电器
图 2 展示了开关信号经过光耦隔离输入至单片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24V 与 3.3V 不是共地的,且在控制系统中数字电压 3.3V 的驱动能力有限,所以通常采用开关电源的 24V 或 12V 作为开关信号的电源。这样可以确保开关信号具有足够的驱动能力,同时实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有效隔离。
图2:输入输出隔离
以上两种普通的光耦应用看似简单,但要正确使用光耦,就必须深入了解光耦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光耦可分为线性光耦和非线性光耦,在实际常规应用中,线性光耦更为常见,因为线性光耦可以替代非线性光耦。下面以线性光耦(PS2561A)为例进行实验,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其特性。
图3:输入电流IF与输出CE阻抗关系实验
如图 3 所示,通过调节光耦输入电流 IF,测量输出的 CE 阻抗。实验结果表明,输入电流 IF 与输出 CE 阻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输入电流 IF 增大时,输出 CE 阻抗会相应减小。
图4:输入电流IF与输出电流IC的关系实验
如图 4 所示,光耦输入与输出的限流电阻都是 1k,且输入电压相同。通过调节稳压源的电压值,可以得到光耦输入电流 IF 与输出电流 IC 的关系。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输出电流 IC 与输入电流 IF 曲线趋势基本一致,CE 阻抗小于 1k 左右呈线性变化,且最低阻抗大于 100Ω。
在使用线性光耦传递开关信号时,需要合理匹配输入电阻的大小。例如在图 1 中,输入电阻为 360Ω,光耦输入正向压降约为 1V,此时输入电流 IC 为 (5 - 1) / 360 ≈ 11mA,光耦输出 CE 阻抗为 200Ω 多点,而继电器 HFD2 线圈阻抗为 2880Ω,此时光耦能够正常驱动继电器。若 IC 电流变小,CE 阻抗变大后会导致不能正常驱动继电器。
线性光耦主要用于模拟信号的传递,其输出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在开关电源中,线性光耦常用于反馈环节,将高压和低压进行隔离。常见的线性光耦有 PC817、PS2561、PS2801 等。
图5:开关电源内部的光耦
非线性光耦主要用于开关信号(或数字信号)的传递,常用的 4N 系列有 4N25、4N26 以及 TIL117 等。此外,还有高速光耦,如 6N136、6N137、PS9714、PS9715 等,多用于通讯隔离以及 PWM 波控制,可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判断是否为高速光耦,可以查看数据手册是否注明 “High speed (1Mbps、10Mbps)”。
在实际电路设计中,使用光耦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1.光耦的核心应用是隔离作用。
2.相同电压下,线性光耦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相同时,输出电流 IC 基本与输入电流 IF 一致;即使输入与输出电压不同,也可以通过匹配输出与输入的电阻来实现。
3.用于开关信号线性光耦和非线性光耦都可以,反过来线性光耦电路中不能用非线性光耦代替。
4.非线性光耦的响应速度比线性光耦快,类似于比较器比运算放大器响应速度快。

热门文章
- 印度拟提供至少27亿美元补贴电子零组件,全力支持当地制造业 2025-01-08
- 芯片行业困境:流片成功率暴跌与良率提升难题 2025-05-15
- 下半年 2nm 竞争升温,半导体三巨头各展身手 2025-06-17
- 移为GL320MG 4G可充电资产管理智能终端 20230901 2024-09-09
- 小型低功耗蜂窝物联网解决方案Nordic nRF9151正式投产上市 2024-09-10
- 松下(Panasonic)热对策产品选型手册(2024) 2024-09-14
- 移为(Queclink )CV100LG 4G双摄行车记录仪 20230901 2024-09-12
- 国内首款商密认定量子随机数芯片WT-QRNG300正式发布 2024-12-19
- 宁德时代发布“骁遥”超级增混电池:钠离子电池技术引领新能源车型大规模革新 2024-10-28
- 骁龙 X 芯片发力,高通占领美国高端 Windows PC 市场 10% 份额 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