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和线性稳压电源 PCB 设计:原理剖析与实操指南
在当今的电子产品领域中,电源模块犹如整个系统的 “能量心脏”,它承担着将不稳定的电能精准转化为设备所需稳定电力的重任。而 PCB 设计则是为这个 “心脏” 精心打造一个高效、稳定的 “工作环境”。若 PCB 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设备供电不稳定,频繁出现死机现象,还可能产生电磁干扰,严重影响设备的整体性能。本文将结合实际操作细节,全面深入地探讨开关电源和线性稳压电源(LDO)的 PCB 设计,从基础原理到关键要点,助力新手轻松掌握相关知识。
一、深入理解两种核心电源:开关电源与 LDO
要做好 PCB 设计,首先需要透彻了解这两种电源的 “工作逻辑”。由于它们的特性存在差异,设计重点也各不相同。
1.开关电源:高效的 “电能转换器”
开关电源是众多设备的 “主力电源”,广泛应用于路由器、小家电等设备的供电模块中。它不仅能够实现直流电压之间的转换(DC - DC),还具备启动、过流 / 过压保护、噪声滤波等多种功能。其核心工作原理是通过 “快速开关” 来稳定电压。
它的工作流程可以形象地比喻为 “智能水龙头调节”。在输出端,由两个电阻(R1、R2)组成 “监测器”,实时对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电压偏高时,会将 “电压异常信号” 传递给 “比较放大器”,然后通过 “脉宽调制电路(PWM)” 和 “驱动电路”,使功率器件的导通时间缩短,就像关小水龙头一样;若电压偏低,则延长导通时间,如同开大水龙头。通过这种动态调整机制,能够确保输出电压始终稳定在目标值。
该图直观展示了开关电源的基本构成,有助于读者理解 “监测器”“PWM 电路” 等部件的位置和连接关系。
2.线性稳压电源(LDO):安静的 “电压减压阀”
LDO 全称为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其功能相对单一,只能将高电压降低到低电压,例如将 5V 转换为 3.3V,不具备升压功能。它的显著优势在于 “安静稳定”,输出电压几乎没有波动(纹波小),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非常适合为对供电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小电流设备供电,如传感器、单片机等。
它的工作逻辑十分直接,通过内部的晶体管或 FET,如同 “削苹果” 一般,从输入电压中减去多余的部分,直接输出稳定的低电压,无需进行复杂的 “开关” 动作,因此在工作时产生的干扰更少。
二、开关电源 PCB 设计:关键要点不容忽视
开关电源的 PCB 设计核心目标是 “减少干扰、降低损耗”,尤其要严格遵循芯片手册(datasheet)的建议。以下结合具体规则进行详细说明。
1.查阅手册,按推荐布局布线
在进行设计之前,务必下载开关电源主芯片的 datasheet,手册中会明确标注推荐的布局和布线方式,这是避免设计失误的关键所在。以常用的 TPS54550 芯片为例,其布线规则具有代表性,类似的 TPS54610 芯片也可参考这套规则。
该图展示了 TPS54550 芯片的 PCB 布局示例,让读者清晰了解输入电容、电感、接地等部件的摆放和连接要求。
2.确保主通路清晰,以核心元件为中心布局
输入和输出的 “主电流通道” 需要进行清晰规划,预留出铺铜和打过孔的空间,避免线路绕远。布局时应以开关电源的核心元器件,如主芯片、电感为中心,其他元件围绕其摆放。同时,要注意电源滤波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应尽量远离,防止输入端的噪声 “窜” 到输出端,影响电压稳定性。
结合图中 “输入 28V”“DGND” 的标注,可直观展示主通路的布局和滤波器的位置关系。
3.布局紧凑,减少引线和过孔
开关电源的元件应采用 “紧凑排列” 方式,推荐使用 “一字型布局”,使元件整齐、均匀地分布在 PCB 上。这样做的目的是缩短元件之间的引线长度,减少过孔的使用。因为引线越长、过孔越多,电流损耗和干扰风险就越大。特别是关键的滤波电容,必须严格按照 datasheet 的要求放置,不得随意改动位置。
通过图中 “输出 1:4V”“输入 5V” 的标注,展示了紧凑的一字型布局以及滤波电容的合理摆放方式。
4.大电流引线 “加粗铺铜”
开关电源中的大电流线路,如公共地线、电源输入 / 输出线,最好采用 “铺铜” 的方式处理;若无法铺铜,也应尽量加大线宽。这样可以降低线路电阻,减少电压损耗,还能避免因寄生耦合产生的 “自激” 问题(自激会导致电压波动)。对于模块内部的普通信号互连线,线宽一般要加粗到 10mil 以上(但不能比芯片引脚宽,以免出现焊接问题)。
该图展示了大电流引线的铺铜 / 加粗处理方式,让读者清楚线宽和铺铜的实际效果。
5.特殊引脚的 “精细化处理”
开关电源有几个关键引脚,处理不当容易引入干扰,需要重点关注。
◆SENSE 引脚(采样引脚):负责检测输出电压,布线时要远离干扰源和大电流平面,不能直接连到开关电源芯片管脚上,一般用 0.5mm 宽的线,连接到输出滤波电容的后面,确保采样信号准确。
◆GATE 引脚(驱动引脚):控制功率器件的开关,要远离干扰源,引线既要短又要粗,减少信号延迟和干扰。
◆INTVCC 引脚(内部供电引脚):它的滤波电容很关键,能为 GATE 引脚提供快速波动的电流,必须紧贴芯片放置,否则会影响电路正常工作。
在“SENSE 引脚(采样引脚)” 的说明之后,展示 SENSE 线的布线路径和连接位置;
在 “INTVCC 引脚(内部供电引脚)” 的说明之后,通过图中电容(如 C4225)的摆放,体现 “紧贴芯片” 的要求。
6.散热与抗干扰:避开信号线,垂直放电感
开关电源芯片和电感下面,不能布任何信号线,否则会被电源工作时产生的干扰影响;芯片的散热焊盘要打散热地过孔,并且开窗(露出铜皮),保证热量能顺利传导到地平面,避免芯片过热损坏。
如果是多路输出的开关电源,相邻的电感要 “垂直放置”,不能平行放 —— 平行放置的电感会相互干扰,导致输出电压不稳定。
7.合理铺铜,预留隔热路径
铺铜是为了增大电流承载能力,但不能一味追求 “全连接”—— 如果没有预留隔热路径,焊接时会出现立片、堆锡、虚焊等问题,反而影响电路可靠性。铺铜时要根据电流需求合理规划,确保焊接时热量能均匀传导。在 “反而影响电路可靠性” 之后,展示铺铜时因未预留隔热路径导致的焊接问题,提醒读者避开此类错误。
三、LDO 的 PCB 设计:简单但细节决定成败
LDO 电路相对简单,但要保证其稳定输出,PCB 设计仍有两个关键要点(以 5V 转 3.3V 为例)。
1.滤波电容:遵循 “先大后小” 原则摆放
LDO 的输入和输出端都需要滤波电容,摆放时应遵循 “先大后小” 的顺序,即先放置容量大的电容,再放置小容量电容,并且要紧贴 LDO 芯片的输入、输出管脚。这样可以快速滤除不同频率的噪声,使输入和输出电压更加稳定。
放在 “让输入和输出电压更稳定” 之后,结合图中 “输出 3.3V”“GND” 的标注,展示滤波电容的摆放顺序和位置。
2.地线处理:宽铜皮 + 多过孔,输入输出地连通
LDO 的 GND 管脚(地线引脚)要保证铜皮足够宽,过孔数量也要充足(和输入、输出端的过孔数量差不多),这样能降低接地电阻,减少接地噪声。同时,输入端的地和输出端的地要尽量连接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接地平面,避免因接地不一致导致电压波动。
放在 “避免因接地不一致导致电压波动” 之后,展示 GND 管脚的铜皮宽度、过孔分布,以及输入输出地的连接方式。
总结
电源模块的 PCB 设计核心在于 “依据原理,注重细节”。开关电源需要重点关注干扰控制、电流损耗和散热问题;LDO 则要着重注意滤波和接地处理。只要严格遵循芯片手册的要求,精心做好布局、布线、铺铜等细节工作,就能确保电源模块稳定运行,为整个设备提供可靠的 “能量支持”。
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网址:https://www.icpdf.com/dianlu/2319.html

热门文章
- 电动车充电保护器:哪种最优及工作原理、电路详解 2025-06-16
- 麦格理报告:台积电美国厂生产成本或高出中国台湾厂30% 2024-12-13
- Rapidus晶圆厂建设高歌猛进,4月1日即将启动2nm制程试产 2025-02-05
- 中国或将对博通等芯片公司发起反垄断调查 2025-02-11
- 纳芯微发力 SerDes 芯片,强势进军汽车电子市场 2025-05-20
- 先进封装的困境: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2025-05-23
- DIODES(美台)栅极驱动器产品选型手册 2024-10-18
- 日本政府拟编制3328亿日元半导体预算,有望成为Rapidus主要股东 2024-12-26
- 美国依托雷神公司研发超宽带隙半导体,以应对中国镓出口限制 2024-10-12
- KYOCERA AVX 多层陶瓷 SMD 直通电容器产品选型手册(英文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