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光模块市场:为何难以陷入 “内卷” 漩涡?

时间:2025-07-23 15:41:08 浏览:54

作为数据中心内部及互联的核心传输载体,高速光模块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400G/800G 光模块更是凭借更高的端口密度和能效比,成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标配。在此背景下,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光模块头部企业自 2023 年四季度至今,业绩持续大幅增长。将近两年时间,市场仍然供不应求,光模块为何难以陷入 “内卷” 竞争呢?

需求旺,产品迭代快

随着数据中心光互联的快速发展,光模块市场需求呈现出旺盛的态势,产品迭代速度也极为迅速。AI 算力的爆发式增长直接推动了光模块的 “带宽竞赛”,其发展进程从 400G 迅速迭代到 800G,再迈向 1.6T,甚至 3.2T。LightCounting 预计,2025 年二季度全球光模块销售额将环比增长 10%,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 800G 光模块的销售。亚马逊、Meta 等下游客户纷纷向更高速的模块过渡,传统 400G 模块销量下滑,而 1.6T 光模块的首批销售也为市场贡献了小幅增长。

800G 光模块因其高带宽、低时延的特性,成为满足 AI 算力需求的关键组件,其市场部署节奏大幅提前。中际旭创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其 Q2 毛利率相较 Q1 有较大提升,主要得益于 800G 等高速光模块的占比提升、良率提高、设计改进等因素。公司预计 2025 年下半年 800G 光模块需求将进一步增长,1.6T 需求也将逐步提升。新易盛也表示,其 2025 年上半年 800G 产品出货量和销售占比保持持续提升。

1.png

图:2025-2029年 800G/1.6T/3.2T光模块出货量(万只)

与此同时,随着英伟达 Blackwell 系列 GPU 将 1.6T 光模块列为标配,市场需求进一步跃升。训练 ChatGPT 等大模型需要超大规模计算集群,传统光模块带宽难以满足海量数据传输需求,1.6T 光模块未来将成为支撑下一代 AI 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

光模块产品迭代周期相对较快,LightCounting 预计,1.6T 光模块部署曲线与 800G 接近,受益于 AI 产业快速发展,高速率光模块出货量达到 1000 万只的时间越来越短。800G 光模块从 2023 年开始应用,2024 年起量约为 750 万只;参考 800G 产品部署曲线,1.6T 光模块 2025 年开始量产,2026 年则有望超过 1000 万只;而 3.2T 光模块或于 2027 年开始批量出货。

上游光芯片供应受限

光模块主要由光芯片、电芯片、光组件和其他结构件所构成,光器件元件是光模块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在光器件元件中,光发射模块 TOSA 和光接收模块 ROSA 成本占比较高。TOSA 的主体为激光器芯片(VCSEL、FP、DFB、EML 等),ROSA 的主体为探测器芯片(APD、PIN 等)。

光芯片、光器件的性能直接决定光模块的传输速率,而其具有技术要求高、工艺流程复杂,存在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

目前光模块上游光芯片的供应受限问题较为突出。光芯片中高端芯片目前具备量产能力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海外,国内厂商在高端光芯片领域的技术和产能仍相对薄弱。800G 和 1.6T 光模块基本上以传统的 EML 方案为主,对 EML 的需求量很大。但 50G 及以上速率的 EML 激光器目前仍需依赖进口,而且 EML 整体上供应并不充足。

目前部分光芯片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如 Lumentum 等光器件龙头在 FY25Q3 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其 EML、CW 光源等光器件产品供应紧张,产能在接下来几个季度中无法满足需求;Coherent 也强调将扩充产能以解决 EML 与 CW 需求日益增长的问题。

相比之下,10G 及以下速率的 DFB、PIN、VCSEL、FP、APD 等芯片,国内厂商的供应链已经较为成熟。虽然目前已有部分国内厂商能够实现 10G - 25G 速率的 EML 激光器批量供应,但整体市场份额仍较小。

随着硅光技术的发展,利用硅基材料和 CMOS 工艺兼容性,在单一芯片上集成光波导、调制器、探测器等光学元件,实现光电信号转换。硅光集成激光器的高带宽密度,支持多通道并行传输,适配 800G/1.6T/3.2T 等高速率需求。下游客户已经开始逐步导入硅光模块,慢慢替代 EML 方案。但目前硅光芯片设计还是以英特尔、思科、博通、Marvell 主导全球市场,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中际旭创和光迅科技也实现了 200G - 1.6T 芯片自研突破,中际旭创 800G DR8 硅光模块采用自研硅光调制器芯片和外腔激光器方案。

行业产能合理

中国光模块厂商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LightCounting 发布的 2024 年全球光模块 top10 的榜单中,中国厂商有 7 家入围。前 5 名的厂商分别为:中际旭创、Coherent、新易盛、华为和 Cisco。笔者梳理了下本土头部光模块厂商的产能情况,整体产能并没有大干快上。

中际旭创截至2024年末的光模块的产能为2088万只,2024年的产量为1536万只,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中际旭创表示未来会排除一些落后产能,产能整体增长不一定非常明显,但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持续优化产能结构,主要以高速率光模块为主。

新易盛截至2024年末的点对点光模块产能为1060万只,当前正在同步推进成都与泰国两地的高速率光模块生产线建筑工程。成都高速率光模块扩建项目,新增年产185万只高速光模块;泰国高速率光模块新建项目,新增年产110万只高速率光模块,2025年初投产,目前处于产能持续扩充阶段。未来即使上述两个项目全部投产后,产能达到1355万只,相比于2024年873万只的销量,结合当下数据中心需求的增速,产能很容易消化。

小结

光模块下游需求旺盛,而行业公司恰恰受益于上游高端光芯片的供给不足以及产品的快速迭代,使得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卷” 不起来。在此背景下,新进入者难以快速切入,中际旭创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也表示:目前 1.6T 光模块,基本还是以老的供应商为主。但随着硅光激光器等技术的逐步成熟、上游光芯片的产能瓶颈解除以及国产高端光芯片的突破,未来行业的竞争格局仍存在诸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