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全链可控发力,KD6610 系列车规通信芯片闪耀登场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汽车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化和电动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2025 年 4 月 23 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启幕,这场盛会汇聚了全球汽车行业的顶尖科技和创新成果。在展会现场,神经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经元)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产品,吸引了众多目光。神经元携三大类芯片 —— 总线芯片、以太网络交换芯片、基于低轨卫星通信的终端芯片精彩亮相,展示了其在车载通讯芯片领域的强大实力。
AI 技术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 L2 级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已达到 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渗透率为 11%。汽车智能化正在快速普及,尤其是在 10 万元至 20 万元的主流市场中,高阶智驾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成为标配。神经元作为国内领先的车载通讯芯片提供商,依托全链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与战略布局,有望在智能汽车产业变革中实现技术引领与市场突破。
本次车展,神经元公司重磅推出全链自主可控车规通信芯片 KD6610 系列,包括 9 口(KD6610 - P9)、7 口(KD6610 - P7)、5 口(KD6610 - P5)三款型号。该系列芯片严格遵循 AEC - Q100 车规级认证标准,支持 - 40℃至 125℃宽温工作环境,具备抗电磁干扰、低功耗、高稳定性等特性,可满足智能驾驶、车载信息娱乐、车身控制等多场景需求。
其中,KD6610 - P9 面向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支持 9 端口千兆以太网交换,提供超低延迟与精准时间同步能力,为智能驾驶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KD6610 - P7 适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集成安全隔离功能,能够有效保障多系统数据安全交互,提升智能座舱的安全性和稳定性。KD6610 - P5 则聚焦车身电子架构,以高性价比助力传统车型智能化升级,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此外,全系芯片支持 TSN 主流协议,可与国产操作系统无缝对接,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兼容性和适应性。
神经元凭借全链自主可控车规通信解决方案,成为国产车规芯片突围的标杆企业。其设计自主可控,芯片生产制造、认证主控,设计工具链也完全自主可控。神经元依托自主研发构建了从 TSN 调度引擎、硬件安全模块(eHSM)到 PHY 层的全栈 IP 核库,彻底规避国外授权风险。其核心产品 KD6630 车规级 TSN 交换芯片,采用 40nm 车规工艺,集成 14 路千百兆自适应以太网接口、6 路 CAN/CAN - FD 及 6 路 LIN 接口,支持 ASIL - B 级功能安全认证与 AEC - Q100 Grade 2 可靠性认证,实现车载异构网络的高效路由与安全防护。KD6630 芯片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首次实现 “TSN 确定性通信 + IPv6 宽带总线” 的自主可控。
除此之外,神经元与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共建 “汽车电子专区”,采用 28nm/14nm 车规工艺,实现 TSN 芯片的 “晶圆级车规封测”。全链自主可控车规通信芯片的研发和推广对提升芯片国产化率具有显著意义。当下芯片国产化率目前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呈现快速提升趋势。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 “电动化 + 智能化” 双轮驱动的深度变革,但车载通讯芯片作为车辆与外界信息交互的核心部件,渗透率仍不足 10%,远低于智能座舱、功率半导体等成熟领域。神经元总经理薛百华先生分析,在汽车行业 “安全即生命线” 的底层逻辑下,主机厂对供应链可靠性的苛刻要求已形成系统性壁垒。新供应商若想打破现有格局、切入核心供应链,需直面 “技术 - 成本 - 时间” 三重维度构成的 “不可能三角”,而这一困境的背后,实则是传统汽车工业与新兴技术迭代速度之间的结构性冲突。
如今中国车载通讯芯片产业已跨越 “能用” 门槛,进入 “好用” 深水区。以神经元为代表的本土厂商在 5G - V2X、车载以太网、卫星通信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反超,部分产品性能指标甚至超越瑞萨等国际巨头。然而,汽车产业 “百年供应链惯性” 与 “整车厂路径依赖” 形成的 “认知 - 生态” 双重壁垒依然存在。在当下国外芯片进口遭遇限制的前提下,国家也相继出台政策要求企业提高芯片采购偏向国产芯片,提高自给率,国内的整车厂被迫做出改变,本土车载通讯芯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热门文章
- 一文带你搞懂混联电路图的简捷识读方法 2025-02-25
- 2024中微半导体(Cmsemicon)产品选型手册_V 2.0 2024-09-12
- 3PEAK (恩瑞浦)汽车选型指南 2024-09-12
- 国民技术(Nations)产品选型手册 2024-09-13
- 安森美斥资1.15亿美元收购Qorvo旗下SiC JFET技术 2024-12-11
- 3PEAK(恩瑞浦) 模拟产品选型指南 2024-09-12
- 威兆半导体发布700V SiC MOSFET,赋能新能源与储能市场 2024-09-02
- 存储芯片市场动态:DRAM价格跳涨8-10% 2025-04-24
- 英飞凌(infineon)电源和传感产品选择指南2024-2025(英文版) 2024-09-13
- 英伟达CEO黄仁勋本周将访问中国,业界高度关注 2025-01-15